听良心的鼓声能走多远(徐贲引用旧制度与大革命和1984,从良心角度启蒙公民的自由信仰和公平政治之外的公德和私德,解救社会道德危机)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社会学 > 听良心的鼓声能走多远(徐贲引用旧制度与大革命和1984,从良心角度启蒙公民的自由信仰和公平政治之外的公德和私德,解救社会道德危机)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4年02月01日
  • 开 本:12k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精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06070829
作者:徐贲出版社:东方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年02月 
编辑推荐
  世界是怎么了?
  “坑爹”的年货、停车场女子被割喉、黄河浮尸、拒绝怜悯弱者(不让座、打老人等)、哄抢、某期《棒棒棒》节目粗鄙事件、秤砣打死瓜农……
  如此这般的欺骗、残忍、冷漠、贪婪、粗鄙、凶暴……
  人们的良心都去哪儿了?
  这个时代,除了信仰和政治之外,人们还需要怎样的良心?
  这些都是现在人们思考的问题,都是在这个良心缺失的社会里*值得深刻反思的问题。
  本书将带领读者解答这些问题,引领人们唤回自己和他人的良心,携手并进,结伴同行,听从同伴的良心的鼓声,走向社会共善。
  如今的70后、80后、90后都面临着社会道德危机,他们有些人有良心,一心向善,遇到或听说许多丧尽天良的事情,他们都会挣扎和抗争,但是听不到别人良心的呼声,这是非常难过的事情。他们渴望这一些能得到改变。这一代人的苦恼和困惑,亟待解决。想解决这些问题,那么请翻开这本《听良心的鼓声,能走多远》吧!那么请把这本《听良心的鼓声,能走多远》推荐给所有认识的人吧!
  同类图书推荐:《怀疑的时代需要怎样的信仰》(徐贲)、《政治是每个人的副业》(徐贲)。
    


 
内容简介
  给知识分子、人民大众以道德信仰和人生价值指引是徐贲的一贯特色,不论是价值观念,还是个人政治参与,徐贲所提出的问题以及给出的解决办法,都是发人深思的,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在本书中,徐贲从人的良心的角度阐述公民知识和道理的启蒙,倡导私德和开启公德,从人性和人心开始的心智启蒙,到宪政引导民德,逐步达到个人良知和社会共善。
作者简介
  徐贲曾就读于复旦大学,马萨诸塞州大学文学博士,曾任教于苏州大学外文系,现任美国加州圣玛丽学院英文系教授。著作包括Situational Tensions of Critic-Intellectuals(1992)、Disenchanted Democracy(1999)、《走向后现代和后殖民》(1996)、《文化批评往何处去》(1998)和《知识分子和公共政治》(2005)、《文化批评向何处去》(2011)、《什么是好的公共生活》(2011),等等畅销书。而2013年在东方出版社出版的《怀疑的时代需要怎样的信仰》(2013)、《政治是每个人的副业》(2013)也十分畅销,获得读者好评。
目  录
序 听良心的鼓声能走多远: 心智的启蒙
第一部分 个人良心与社会共善
 1 “良心” 是怎样的一个向导
 2 民主法治下的“良心”
 3 公民社会中的“良心”
 4 民主政治不能危害民间社团的良心
 5 神给人怎样的良心原则
 6 政治与良心
 7 利益与良心
 8 商业良心的社会条件
 9 恻隐心遭遇良心道德
 10 人为什么会“残忍”
 11 残忍与恶
 12 “罪感” 的洗涤与操控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中世纪神学家和哲学家阿奎那(St.Thomas Aquinas) 指出,共善是由多种不同的因素组成的(constat ex multis), 包括“正义(公正)、德性、和平、平静、友谊、交流、共享”, 而这些也都是法治的目标。阿奎那说, 法是以共善为目标的理性条例, 是由那些在政治群体中具有权威的人们所传播的。而且, 在诸种共善中, 有的应该比较优先。对阿奎那素有研究的学者克里夫特 科萨尔(Clifford Kossel) 对此解释道: “群体的好秩序, 也就是能带来和平与平静的秩序, 是人类法律的第一目标。它是基本的, 没有这样的秩序, 人类无法在一起生活。”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 民主法治就是实现和维护这种群体好秩序的必要制度保障, 它的作用不是要用强制消除不同意见和观点的办法来实现和谐, 而是既要保护个人的言论权利(往往也被解释为良心权利), 又不使这样的个人权利损害社会的基本价值观和共善。这样的民主法治观念包含的个人良心观念是具有民主社会共性的。
  良心并不只是一种个人的是非、对错判断能力及行为, 而且还需要由个人良心延伸为公共良心。良心是一种人与人互相联系的方式, 不能脱离一个人与他人的可能联系(范围可大可小) 来了解他的良心。与他人有所联系的良心, 在直觉良心论那里, 常常表述为“人同此心”; 在知识良心论那里, 则常常表述为“知之非艰, 行之惟艰”, 也就是, 良心指的是一种能由一些人分享的知识, 知道并不困难, 只要头脑没有坏掉的人, 谁都能懂, 难的是有所行动, 付诸实践。
  把良心视为纯粹的个人事务, 强调每个人的“良心权利”,容易忘记或忽略良心与外界环境的联系。人的良心及是非、对错观念都会受到来自外部的影响。即便是某些看上去是“天性” 的个人良心, 也是极容易被外界影响所改变的。例如, 让 雅克 卢梭说人天生就有“怜悯心” (compassion), 亚当 斯密说人都有原初的“同情心” (sympathy), 中国人说“恻隐之心, 人皆有之”, 这些人本善的说法虽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但所言的“天生良心” 极其脆弱, 在一定的社会环境里, 并不能引导大多数人的善良行为。一个人跌倒在马路上, 走过几十个行人也未必有人出手相助的, 便是这样。
  因此, 良心的社会性又可以理解为人们在特定环境中的一种联系方式。在一个公共道德良好的环境里, 个人的良心由于与他人的交往和互动而在向善行为上变得清晰和明确起来的。这样的良心对人的社会参与和行为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例如, 一个人见死不救, 就会被别人鄙视, 这样一来, 利他也就更容易成为习俗性的良心行为。良心所指导的不仅是他自己的个人行为, 而且也是那些与他分享同一看法的其他人的行为, 因此能形成一种良性的群体联系。

 听良心的鼓声能走多远(徐贲引用旧制度与大革命和1984,从良心角度启蒙公民的自由信仰和公平政治之外的公德和私德,解救社会道德危机)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