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名将陈明仁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军事人物 > 黄埔名将陈明仁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4年01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06055475
  • 丛书名:黄埔风云榜
作者:李祎 著出版社:东方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年01月 
编辑推荐
  本书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原则下,以陈明仁的黄埔生涯为起点,讲述陈明仁其人其事,其功其过,讲述他东征北伐英勇善战的一面,讲述他积极抗日、消极内战的一面。
 
内容简介
  从小敬佩蔡锷和朱德,立志爱国强兵,成为黄埔一期生。东征时,作战勇猛,带病当敢死队长,功克惠州城,大扬黄埔革命军的军威;北伐时,兵贵神速,率部杀进孙传芳部包围圈,解南昌北伐军总司令部所在地之围。
  十年内战时,虽然未亲自参加反革命大屠杀,但盲从蒋介石,追随其走上反人民革命的道路。国共分裂后,追随国民党、蒋介石参加反革命内战。
  鏖战巨鹿,他居然以一旅兵力击溃石友三部两个步兵师和一个骑兵师,石部前敌总指挥以下许多官兵阵前请降。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积极要求参与对日作战,参加武汉会战中的九江防御战:“日本侵略者毁我中华,践踏河山,我们岂能坐视?我们要为党国争气,与九江共存亡!”广西会战,他率部取得昆仑关大捷。
  血战缅甸,盟军指挥官,称赞陈明仁“不愧为中国军队的名将”。陈明仁的第七十一军编入中国远征军第十一集团军,在滇西反攻,打通滇缅公路。1944年9月陈明仁率部参加了滇西中缅边境的松山、龙陵、回龙山诸战役,越战越勇。在松山攻坚战中,他督率部队拼死作战,并严惩了动摇军心的第八十七师师长,有力地振奋军心士气,给予日军以重创。
作者简介
  李祎,大学文化,1976年生,毕业于西安空军大学,现供职于《军营文化天地》杂志社,著有《准嫂子》、《连长的心愿》、《两个兵和一个狗》、《番号映照下的草根英雄》等作品。
目  录
绪论南望湘云是归程
 一、一辈子带兵的将军
 二、生我者父母,育我者黄埔
 三、一代名将,两个战场
 四、千秋功过,后人评说
第—章 自古英雄出少年
 第一节 罗霄山脉育英才
 第二节 聪颖顽童倔强心
 第三节 教育改写命运
第二章 少年夫妻老来伴
 第一节 娃娃亲事结良缘
 第二节 贤妻芳如伴征程
 第三节 无情未必真丈夫
第三章 黄埔铸我军魂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
  自古英雄出少年
  第一节罗霄山脉育英才
  1955年9月27日,中南海怀仁堂。
  顶灯雪亮,墙壁淡白,椅子、桌子各类家具,连门都是深棕色,给人一种静谧、大气的感觉。这一天,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穿上了最笔挺的军装,挺胸收腹站立_排,面色凝重,等候着毛泽东主席来授军衔。毛主席步履缓慢走到了元帅们的面前,依次为十人授予元帅勋章,握手、军礼,历史在此时定格。这不仅仅是一个庄重的时刻,而是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焦点时刻,从此中国历史上有了十大元帅。随后由周恩来总理发布命令,授予粟裕等10人大将军衔,从此中国有了十大将军。同日,中央军委专门发出电报文稿,并通过国务院举行的将官授衔典礼大会,公布授予了1028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军官以将官军衔的命令。这其中包括上将55名,中将175名,少将798名,开辟了中国新的军衔制度。
  上将55名,个个出生入死,战功累累。这其中有三个特殊身份的人,他们原是国民党的高级军官,但是现在却容光焕发地站在解放军的高级将领队伍里,他们就是陈明仁、陶峙岳、董其武。当上将的军衔挂上左胸的时候,三个人的心里感慨万千,这时候陈明仁做了一个小动作,深吸一口气,骄傲地挺了挺胸膛。正是这个微小的动作,让人捕捉了他内心中的一些感受。从21岁参军,历经百战,英勇起义,他走过的是怎样一条艰辛的道路啊!看着胸前的勋章,想起烽火的过往,他无悔自己的选择,想到这里,他微微地笑了……
  一种生生不息的文明往往与它所发源的地域有着深重而密切的关系,并且会像一脉相承的精神脊梁一样,被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子民一代又一代地延续下去,深入骨血,孕育出一方人独特的文化性格。
  “‘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在充满秋枫般血色的湖南人眼里,山再高再大也是细浪与泥丸,峰再峻再峭也是湖州与滩头。古人日:‘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湖南的山不高,且很难觅见‘神踪仙迹’,但却厚重如核,睿智如电。刚毅、不屈、血性、征服、先行、霸蛮、甚至匪气与狡黠,破坏与颠覆……已深入湖湘山脉的坡腹岩熔。湖南的山是湖南人固态的胆,湖南的山像湖南的人,湖南的山就是湖南的人。湖南山的品格与气质,就是湖南人的品格与气质,浩气长存,气吞万里的湖南人品质。”

 黄埔名将陈明仁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