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谟(精装)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休谟(精装)

  • 版 次:2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4年01月01日
  • 开 本:32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精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101097221
  • 丛书名:《最伟大的思想家》
作者:[美]伊丽莎白 S.拉德克利夫 著,胡自信 译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时间:2014年01月 
编辑推荐
  北大、人大、复旦、武大等校30名师联名推荐,哲学专业学生、文科大学生及哲学爱好者的必读书。
  一本书读通英国近代经验主义哲学家休谟:为什么只能相信那些依据我们观察所得到的的知识?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首先简要介绍了休谟的生平,让我们了解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脉络,然后则对其关于“因果关系”、“情感心理学”、“物质世界与自我信念”、“道德实践”和“宗教信念”等方面的思想进行深入阐述,以让我们把握其富有启发性和包蕴性的思想。
作者简介
  译者胡自信,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思想史以及基督教文化。编著有《黑格尔与海德格尔》,译作有《休谟》、《柏拉图》等。
目  录

1 奠定哲学大师地位的观念论
探索观念的一生
观念论
2 因果关系与信念
因果关系
信念
经验主义与怀疑主义
3 关于物质世界与自我的信念
我们为什么相信对象存在?
我们是如何获得自我观念的?
虚构与休谟的怀疑主义
4 情感心理学
情感的分类
媒体评论
  北大、人大、复旦、武大等校30名师联名推荐:
  北京大学:张世英、赵敦华、陈启伟、陈波、李超杰
  中国人民大学:吴琼
  复旦大学:刘清平
  武汉大学:郝长墀、何卫平、袁银传
  北京师范大学:曹卫东
  中山大学:朱刚
  浙江大学:董平
  山东大学:谭鑫田、张祥龙、黄启祥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道德实践
  17、18世纪的道德哲学,卷入了依据什么进行道德区分的争论:应该根据我们本性中的理性部分,抑或感性部分进行区分呢?换言之,对与错、好与坏的区分,是我们理性推理出的呢,还是只有诉诸感觉,才能做出呢?我们或许会觉得奇怪:如果最重要的是知道我们应该做什么,那么,谁会关心这个问题呢?但对问题的关心,却对知道应该做什么有重要意义。如果单凭理性我们就能得出道德结论,那么,就本质而言,道德肯定是理性范围内的某种东西,这种东西无须关于当前事态的经验,而仅仅存在于普遍的、绝对的法则之中。另一方面,如果需要感觉或知觉,那么道德就成了某种偶然的、从属的东西,它要么依赖于人类知觉和感觉(人类的构造)的方式,要么依赖于世界的结构(能被感知到什么)。这种讨论不会使我们触及道德内容,例如,撒谎是不是错的。但是,这些问题的研究所取得的进步,却使我们接近了一些具体答案。它们都是道德伦理学或规范伦理学范围内的问题,因为它们追问具体的道德准则是什么?它们如何运用于具体情况?探讨道德区分的本质问题则构成元伦理学,因为其研究领域包括所有的道德实践。休谟首先讨论元伦理学的问题,然后讨论道德实践的问题。后者以前者为基础。
  对于人们正在争论的元伦理学问题,休谟是这样表述他的疑问的:“在区分德行与恶行时,我们所依据的是我们的观念,还是我们的印象?”德行和恶行,是我们用来讨论好的性格特征和坏的性格特征的术语。休谟认为,虽然我们只能观察到别人的行为,然后以它们为动机的标志,但我们的道德评价终归是关于性格的评价。换言之,性格特征就是动机,就是一个人日常行为的动机。这时,当休谟问我们在区分德行和恶行时是根据观念,还是根据印象,他不是问,德行或恶行的观念是否来自经验。因为我们已经知道,一切合法的观念(而非虚构)都源于经验,都是印象的摹本。相反,他是在问,我们获得观念之后,是否就把恶意看作恶行,善意看作善行之类的结论看成是我们独立使用理性的结果,抑或需要经验的参与。我之所以把恶意看作恶行,仅仅是因为我考察了恶意和恶行这些观念呢,还是因为感性内容促使我做出了这个判断?
  道德区分并非唯由理性做出
  塞缪尔?克拉克,曾主持玻意耳讲座(1705年),是一位影响较大的理性主义哲学家。他与休谟的观点针锋相对:
  有人主张,德行只是与理性符合;事物具有永恒的适当性与不适当性,对于每一个能思考这些性质的存在者来说,事物的属性保持不变;永恒不变的是非标准,不但使人类,而且使神本身承担了一种义务……(T 456)

 休谟(精装)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