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广西华侨农林场归侨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 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广西华侨农林场归侨研究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7年01月01日
  • 开 本:32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胶订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105148103
作者:郑一省 编出版社:民族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年01月 
内容简介
  《“学术·田野·传承”民族学人类学丛书: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广西华侨农林场归侨研究》筛选的论文,主要是从民族学、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中国少数民族史、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等二级学科硕士点的毕业论文中挑选的,涉及领域较广,主要是以导师优选出的弟子的毕业学位论文为主。论文选题内容丰富,但总体方向始终以中国南方与东南亚民族研究、广西世居民族研究、华人华侨研究等为主,同时也兼顾其他方向的研究,总体体现了我校民族学人类学研究的特色和优势。
目  录
“边缘化族群”的认同研究——以广西防城港企沙镇华侨渔村归侨为例
一、绪论
二、田野调查点的相关背景资料
三、“边缘化族群”认同的表现
四、“边缘化族群”认同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五、结论

归侨丧葬仪式研究——以广西柳城华侨农场为例
一、绪论
二、田野调查点概况
三、归侨移民史及被迫归国史
四、归侨丧葬仪式内容
五、丧葬仪式的功能和象征意义
六、结论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学术·田野·传承”民族学人类学丛书: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广西华侨农林场归侨研究》:
  黄金饰品作为企沙镇华侨渔村归难侨生活中很重要的部分,它既是渔民展示自我的一种装饰,也是渔民用于人情往来的一种礼物。尤其是在归难侨的婚姻习俗中,更是不可或缺。常言道,婚姻乃人生大事,企沙镇华侨渔村归难侨自然亦是如此。对于他们有着特殊意义的黄金饰品俨然成为了其婚礼习俗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归难侨的婚礼嫁妆中,黄金无论多寡都是女方家人赠予新人的心意。在婚宴的敬茶仪式中,亲人对于新人黄金饰品的赠送也显得尤为重要。
  华侨渔村归难侨对于黄金饰品的偏好,不仅表现在他们把黄金作为一种装饰物品,更表现在他们将黄金作为一种储蓄方式。
  随着企沙镇农村经济的发展,人们除了生活消费支出,还能有一部分资金盈余。选择将这一部分资金存入银行,或者投资再生产,不免成为许多企沙村落农民的选择。然而,对于企沙镇华侨渔村归难侨而言,盈余资金却另有用处。那就是将现金兑换成黄金。他们会将盈余的资金拿去购买黄金,将其打成饰品,在家储藏或赠与亲人。习惯于将现金兑换成黄金储藏或佩戴是归难侨区别于当地族群的特点之一。笔者在调查中还发现:这样的认同也是存在一定的梯度的。居住在镇上的10%的归难侨也就是“亚边缘化族群”多已经逐渐趋同于当地其他族群的储蓄方式,或将现金存人银行,或投资渔业相关生产,或开拓、发展其他经济活动,而将现金兑换成黄金储藏也有了显著的下降趋势,黄金首饰佩戴的现象较其“主边缘化族群”明显弱化。整体而言,这样一种弱化现象是呈现一个梯度的,换而言之,就是越是居住在海上的归难侨对于储藏和佩戴黄金饰品越看重,而居住在华侨渔村的归难侨次之,居住在镇上的最弱。
  与华侨渔村归难侨的黄金储蓄方式相比,企沙镇当地其他族群将钱存入银行,或是投资置业的储蓄方式则更迎合现代社会对于盈余资金支配方式的潮流。
  英国著名的功能人类学派的领袖人物之一马林诺夫斯基主张文化功能观。他认为文化实际上是满足人类需要的一种手段。文化在满足人类需要的过程中创造了新的需要,新的需要又促使新的文化手段出现。从这个意义上讲,华侨渔村归难侨对于黄金饰品和黄金储蓄方式的需求梯度,也正是因为这种需要而促使其固守这样一种风俗习惯和价值认同。同样的,企沙当地其他族群因为需要的不同而没有出现这样的一种文化手段,他们对于归难侨对于黄金的特别偏好现象也难以理解和认同,才有了他们对归难侨“显富”“奢华”的价值判断。
  (四)村长连任——选举权的无奈行使

 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广西华侨农林场归侨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