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每天冥想,胜过坚持锻炼,工作狂也能享受健康人生

当前位置:首页 > 成功/励志 > 心灵与修养 > 冥想:每天冥想,胜过坚持锻炼,工作狂也能享受健康人生

  • 版 次:1
  • 页 数:181
  • 字 数:112000
  • 印刷时间:2011年10月01日
  • 开 本:大32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08629100
作者:(英)米契 著,洪慧芳 译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年10月 
编辑推荐

        工作与健康,是不是鱼和熊掌?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上打拼,是不是一定要牺牲快乐幸福?除了在健身房挥汗如雨,这世上有没有不费吹灰之力的健康秘方?
       本书的回答是:你可以选择同乔布斯同样的路——冥想。
       这本精简、幽默、充实的好书,为好奇者与怀疑者揭开冥想的真相。作者先是概要说明冥想对身心的益处,接着以轻松好读的基础章节,帮你开启惊喜之旅。米契就像一位熟练的讲师,提供有用的建议,帮你衡量进度,避免一些*常见的冥想陷阱,对初学者来说特别实用。

 
内容简介
工作与健康,是不是鱼和熊掌?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上打拼,是不是一定要牺牲快乐幸福?除了在健身房挥汗如雨,这世上有没有不费吹灰之力的健康秘方?
科学已经证实:
? 冥想可以降低血压,缓和心跳;
? 可以强化免疫系统,使人不易感冒;
? 可以大幅降低罹患癌症或心脏病等致命疾病的概率;
? 可以改善神经协调,让我们成为更有效率的思考者;
? 可以促进DHEA荷尔蒙分泌,延缓衰老。
? 更重要的是,冥想完全无副作用。
? 总感到疲惫,在季节转换时,总是第一批患上流感;
作者简介

         大卫·米契(David Michie)
         出生于英国在非洲的最后一个殖民地辛巴威。自大学时期便开始研习佛法,是“藏传佛教学会”(Tibetan Buddhist Society ,TBS) 的弟子,该学会由图丹罗敦格西(Geshe Acharya Thubten Loden)创办,在澳大利亚及美国设有研究中心。本书出版后迅速在澳大利亚畅销,广受各界的好评与推荐。作者另著有畅销书《快乐佛法》。

 

目  录
推荐序  锻炼内在的力量,就从冥想做起
第一章  引言:冥想是一门科学
  冥想的科学
  亲身个案
  顿悟
  到底什么是心理健康
  在暴风中心寻找宁静
  囚禁或自由
  掌控自己的实相
第二章  冥想让你的身体焕发青春与活力
  身体和心灵就像双胞胎
  内心宁静,身林就不容易生病
第三章  冥想让你更快乐
  重塑你的大脑
  去往更美好的心灵地带
  以正面思考取代负面思考
  快来加入“冥想族”
第四章  我喜欢冥想,可是从何做起呢
  何时何地适合冥想
  应该冥想冬久
  这种姿势对吗
  一开始便心存目标
  从最基础的冥想法开始吧
  浮念与沉闷
  正念与觉察
  进行呼吸冥想时该注意什么
第五章  哪一种冥想适合你
  九循环呼吸冥想
  身林扫描
  行禅
  物件聚集冥想
  观想
  内心正念
  分析/思维式冥想
  祷文冥想
第六章  这样冥想最有效
  把冥想纳入日常作息
  沉着修炼
  一定要找到冥想的意义
  立即行动
  离开垫子也能冥想
  记住小改变的神奇效果
  找个好老师
第七章  你在冥想路上走了多远
  九住心
第八章  冥想是你的私人医生
  为什么会生病
  压力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冥想如何促进你的康复
  冥想原来有这么多好处娃
  冥想由小技巧
  冥想是生活的一部分
  当药物无效的时候
第九章  最可能让你困惑不已的冥想问题
第十章  了解自己,健康不再遥不可及
致谢
媒体评论
锻炼内在的力量,就从冥想做起
张德芬
在忙碌的行程中,收到出版社的邀稿推荐,本来想拒绝的。但是一看标题,再翻看内容,的确有很多很棒而且很实用的建议,于是决定抽空看过一遍,并且写序推荐。
在灵性成长的道路上走了六、七年,我一直深信打坐是基本功。很多灵性的理论,讲起来容易,做起来困难,因为我们都缺乏内在的力量。而内在的力量,也就是内在的肌肉,要如何锻炼呢?就是要从打坐开始。
本书很清楚地举证了冥想对身体健康和心理安舒的好处,并且列举了好几种冥想的方法,让各种根器的人,可以选择*自己的方法来打坐。
而我最喜欢的部分,则是它告诉我们如何将冥想的工夫落实在日常生活中,。这本书兼具理论和实际,深入又浅出,实为初入门学习禅坐的人的*指南。
而我自己,在这条路上摸索了各式各样的禅修方法,但是一直未能好好地养成静坐的习惯,每次也是三十分钟不到就草草了事。今年春节我回台度假,碰到了黄庭禅(http://www.htz.org.tw),终于找到了*我的静坐方法,现在一坐一个小时都不是难事。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身体和心灵就像双胞胎

       多数人在日常生活中对于身心之间的关系都有着奇怪的矛盾观点,我们通常会把身心看成两个不同的个体,而前者是后者不可靠的仆役。我们可能会说:“我想到健身房好好运动一下,但我的脚不听使唤。”又或者:“我的手臂有几处擦伤,但我没什么感觉。”我们有一种强烈的感觉:“心”是“身”的所有者或控制者。于是才有了,心对于身体不想上健身房感到失望,或对身上的肿块或淤青毫无感觉。
但是我们又会在不经意间,脱口说出以下的话:“她听到消息时,震惊得脸色发白。”或“他感冒真的很严重,情绪低落。”即我们又假设身心合一组成完整的体系。我们会说心理经验(例如听到坏消息)导致身体变化(脸色发白),或是身体经验(严重感冒)影响心境。
         过去,传统西医强化了身心二元论,常把焦点放在治愈个人以及个别的身体症状上,而忽视全局。墨菲与多诺万提到:“300年来,笛卡儿的二元论强调身心是绝对分离的。”很多医生只有时间处理病人的直接症状,只想尽快把拿了处方的病人送出诊疗室,让下一位患者就诊。提供保健医疗的压力(尤其是公共医疗体系)无疑是造成这种现象的部分原因。
相反的,源自印度与中国的东方医学则视身心为一体,需要维持它们的平衡。大部分的问诊不只放在对身体的诊断上,也询问患者的生活状况与心理状态,这种关注是比较全面、具有预防性的。
         不过,这么说并不是为了负面评断西医,西医显然拥有更多治疗疾病的复杂而强效的方法。这里只是要点出它的局限,还好大家已经越来越清楚这一点,因为近年来我们看到西方医疗方式也向更一体化的观点发展。结合全面的、预防的方式,目的是达到内在的平衡,必要时有效介入,或许我们对所谓的健康会有更一贯与整合性的了解。很多医生开始建议患者上抗压课或冥想课,而不是给他们开镇静剂或安眠药。

 


 冥想:每天冥想,胜过坚持锻炼,工作狂也能享受健康人生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