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并流核心区社会秩序的建构与维持机制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军事 > 政治 > 三江并流核心区社会秩序的建构与维持机制研究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6年12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纯质纸
  • 包 装:平装-胶订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306058935
  • 丛书名:艽野东南的民族丛书/何国强主编(系列二)
作者:王晓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年12月 
编辑推荐
1.本书为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成果《艽野东南的民族丛书》系列二中的一本。    
2.本书全面、真实地展现了三江并流核心区社会秩序的建构与维持机制。
 
内容简介
    三江并流的核心区处于滇西北民族走廊,自古便是藏缅语各族迁徙流动的重要通道。各族长期的接触与交流,使该区形成了多民族杂居、多宗教共处的社会文化现象。然而,身份特征的悬殊并没有给当地人的交往带来任何不便;相反,他们却能够彼此尊重、互惠互融,共同建构和维持了一个和谐共生型的社会秩序。本书即以三江并流的核心区域为考察点,采取点面结合、纵横对比的方法,探讨从古至今影响当地社会秩序建构与维持的因素、它们各自的运行机制和特点,以及发生了怎样的变迁。本书资料翔实,很多为作者田野调查的*手材料,论证客观中肯,为读者全面、真实地展现了当地的风貌。
作者简介
    王晓,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博士,福建农业大学讲师,擅长青藏高原的民族研究,参加了国家社科一般项目“三江并流峡谷的民族文化和社会结构变迁研究”,参加了《艽野东南的民族丛书》的分册写作,这套丛书荣获(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和2012年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发表过6篇学术论文,出版过1部专著,代表作为《滇藏澜沧江谷地的教派冲突》(中山大学出版社2013年,与高微茗、魏乐平合著)。
目  录
绪 论第一节 问题的缘起第二节 控制与秩序:理论的梳理一、个体层次:互动与社会秩序二、组织层次:权威与社会秩序三、国家层次:刚、柔与社会秩序四、社会失控:冲突与社会秩序第三节 相关研究述评一、对内地社会秩序的探讨二、具体至藏族聚居区秩序的考察第四节 材料、概念与分析框架一、材料的搜集与使用二、关键概念与本书框架
第一章 研究区域背景扫描第一节 区域的界定第二节 地域与民族第三节 田野点概况
第二章 互惠交换与动态整合第一节 亲属网络与家庭关系一、婚姻与姻亲二、认寄与结拜第二节 村民互助与聚落秩序一、日常性互助二、仪式性互助第三节 经济交换与网络联结一、分工:经济交换的基础二、物的流动与网络的生成
第三章 信仰调适与圈层整合第一节 物质稀缺与宗教信仰第二节 调适:从冲突到融合第三节 神山信仰与圈层整合一、家族神山二、村落神山三、卡瓦格博
第四章 神圣的世俗权力建构第一节 组织的考察第二节 私力救济与纠纷调解一、权力基础二、诉讼:规范的私力救济三、说事:准规范的私力救济四、私设公堂:失范的私力救济五、从神判到忏悔第三节 经济绑缚与慈善反哺一、“宗教经济租”二、“绑缚”的表征:出家三、蓄水池:慈善反哺
第四节 无处不在的伦理说教一、寺庙教育二、讲法与涵化三、伦理与规范
第五章 政治体系的权力运作第一节 权力的边缘第二节 氏族、村寨中的头人一、氏族与族长二、属卡和老民第三节 土司:中间的一环一、从徼外到土司二、土司及其统治第四节 步步下沉的国家权力一、管官不管民二、由“台前”至“幕后”
结论与思考附 录圣俗之间:茨中教堂的周日礼拜署丽江知府彭继志告示参考文献/后记/
前  言
前言 青藏高原东南部有个被称为“三江并流”的地区,该地区又可划分为核心区与外围区。其中,核心区整体处于滇西北民族走廊,自古便是藏缅语各族迁徙流动的重要通道。历史上,长期的碰撞与交流,形成了该区多民族杂居、多宗教共处的社会文化现象。然而,身份特征的悬殊并没有给当地人的交往带来任何不便;相反的是,他们能够彼此尊重、互惠互融,共同建构和维持了一个和谐共生型的社会秩序。本书即以三江并流的核心区为考察范围,采取点面结合、纵横对比的方法,探讨历史至今影响当地社会秩序建构与维持的力量究竟有哪些、它们各自的运行机制和特点为何、发生了怎样的变迁等问题。笔者认为,村民之间自发形成的互惠交换链条、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且早已渗入人们骨髓的宗教信仰,以及以土司、头人和国家为代表的政治权力,是截至目前该区始终能够维持平稳有序社会秩序的核心力量。三江并流核心区地处边陲,物质稀缺,故当地民众在日常生活中一直保持着互惠互助的传统。其中,由婚姻所形成的血缘关系、由认寄与结拜行为所建构的拟血缘关系是该区实现家庭间互惠及整合的关键;在地缘村落中,日常性互助和仪式性相帮则起着无与伦比的黏合功能;若将范围扩展至整个区域,随着人们之间关系的疏远,互惠性质逐渐由均衡滑向消极,而互补性的商品交换则无疑充当了社会联结的重要媒介。此外,该区是典型的“宗教支柱化”社会,宗教信仰的影响自然不能忽视。首先,作为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信仰和仪式在血缘家庭(家族)、地缘村落和区域社会三个层次上形成了逐渐外扩的整合性力量。其次,宗教也会通过世俗手段实现自己的权力建构。在政治上,该区经历了长时间“政教合一”的统治;在经济上,除绑缚和压制外,宗教在一定程度上承担起了蓄水池的功能,甚至还部分地取代了政府部门的社会管理职能;在法律上,宗教组织和宗教权威一直是该区私力救济解决纠纷的重要媒介。此外,宗教还利用一系列正式和非正式的教育手段将自己的一套价值观施加于人,进而达到影响人们外在行为的目的。作为当地政治体系的三个层次,土司、头人和国家对地方秩序的影响无疑是直接而明显的。民主改革前,头人是该区基层社会的实际掌控者,他们多依能力自然产生,因此深得人民信任;处于中间一环的土司对其辖区内社会秩序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在行政上层层分封、在军事上守土保民、在法律上参与纠纷解决、在宗教上奉行精神安抚、在婚姻上结成政治同盟以及在经济上直接进行人身控制来实现的;在土司、头人逐渐式微的同时,国家权力走向前台,并用一系列经济高绩效和行政严管控的手段维持着当地的社会秩序。在以上三个核心力量中,以土司、头人和国家为代表的政治权力较为强调“控制”与“绩效”,实现的是外在的刚性秩序;而宗教信仰和村民互惠则更多地关注“整合”“价值”与“情感”,实现的是内在的韧性秩序。正是两者的交互作用,才共同建构并维持了当地社会的稳定和有序。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后 记

 三江并流核心区社会秩序的建构与维持机制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