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天动地——关汉卿传(精)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文学家 > 感天动地——关汉卿传(精)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4年07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精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06374361
  • 丛书名: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丛书
作者:乔忠延 著出版社:作家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年07月 
编辑推荐
  作为一位戏剧大师,在现实压得人们喘不过气来时,关汉卿把艺术的空灵、飘逸让给了他人,以一个慷慨悲歌的斗士形象,取得了跨向时代前沿的通行证。他作品中的创意和场景,也许可以被另一只手复制出来,但沸腾在《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等戏剧中的激情,却是无法复制的。那是关汉卿生命的标记!
  文史专家刘彦君
  作者把史料的搜集和耙梳,与剧作的研究和解读内在地结合起来,在互为参照中,寻其踪,察其人,读其作,解其戏,并以杂剧叙述方式的借用与化合,独辟蹊径地完成了这部大传。
  文学专家白烨
 
内容简介

  本书系“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丛书”之一。关汉卿,元代著名杂剧与散曲作家,其著名代表作《窦娥冤》让后人认识了他。本书作者博览史书、精心研读,以文学的视角,写关汉卿的追求与杂剧相融合、命运与散曲相激荡的一生,用心中的感悟重铸历史的真实。利用传主关汉卿作品中使用过的曲牌作为章节题目,以及在叙述中引用传主关汉卿作于不同时期杂剧、散曲的许多作品文本和经典桥段是本书的两大亮点。 需填

作者简介

  乔忠延 男,1950年出生于山西省临汾市城居村。退休前供职于政务部门,现为山西省散文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在《中国作家》、《当代》等报刊发表作品350余万字。作品曾入选百余种全国选本、考卷和教材读本。已由人民文学等出版社出版《远去的风景》、《苍黄尧天》散文集和长篇小说35部。曾获得赵树理散文奖、赵树理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图书奖、冰心散文优秀奖得主。  


目  录
序幕
铁蹄踏碎科举梦
楔子
第一折/东原乐 尧民歌 感皇恩 青哥儿
第二折/水仙子 甜水令 点绛唇 柳叶儿
第三折/鬼三台 川拨棹 夜行船 豆叶黄
第四折/迎仙客 叨叨令 梨花儿 红芍药
颠沛流离人生路
楔子
第一折/普天乐 庆东原 喜迁莺 醉花阴
第二折/滚绣球 风入松 混江龙 后庭花
第三折/满庭芳 寄生草 搅筝琶 圣药王
第四折/斗鹌鹑 醉高歌 游四门 醉太平
多情未必不丈夫
前  言
后记
凡事是不是都有缘分?我不敢断定,但是写作这本关汉卿传记,我认为绝对是缘分所致。
大抵是二○一二年五月,我在《文艺报》看到百位文化名人传记工程启动的消息,当时就心头一热。不过只一刹就凉下来,惯有的卑微主宰了自身。百位文化名人,个个成就煌煌,名声赫赫。赫赫名人自然要名声显赫的作家去写,这样才相匹配。自己虽然扑腾文字三十余年,可都是业余为之,且多是散文,极难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要著名难,要唱红更难。因而,便打消了念头。
让我挺身进入这个行列缘于著名的报告文学家赵瑜先生。忽一日,他从北京打来电话,推荐我写关汉卿。推荐我的原因是他读过我写的《山西古戏台》一书,以为我对戏剧有点研究。说研究是对我的拔高,我只是在写这本书时下了一点功夫。读过几本关于戏剧史的图书,重要的是带车跑遍大半个山西,在偏僻的远山荒村寻找观赏每一座古代戏台。走访的时间,数倍于写作的时间。没办法,我就是如此笨,将一个事物吃不透、玩不转,愣是下不了笔。所幸这番功夫没有白下,《文艺报》的图书排行榜上曾出现过该书的名字。此事已经过去,哪料却没有走出赵瑜先生的记忆。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折东原乐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浩浩天宇,茫茫大地,隐匿着人们说不清道不明的秘密。自然的奥秘就够人类破解的了,可是,虞舜的歌声又为人世留下新的秘密。
  那一天,天气肯定格外的晴朗。虞舜的心情肯定和这天气一样,晴朗得万里无云,碧蓝如洗。而且,肯定有风,是微风,还是春天里的微风。微风从南面轻轻吹来,吹来了曾经染绿江南岸的温润,这温润拂在颜脸,轻柔可心。就在这可心的温润里,虞舜走来了,看见了忙碌在盐池里的身影。他们或背,或担,或抬,把白花花的池盐运走,运回各自的部族。看着这情景,他乐从心生,放开喉咙,一曲《南风歌》便回荡在四野。也许,他的歌声只是给劳作的人们助兴,也许歌唱着他已走进盐池,融入那些辛忙的身影。但是,他不会想到,数千年后这歌声仍然在荡漾,荡漾进《史记·乐书》,并由此继续往后荡漾。再过上千年,还会荡漾在一个人的面前,这个人就是关汉卿。
  关汉卿就出生在虞舜吟唱《南风歌》的盐池边上,那地方自古至今或为州,或为县,或为镇,但都一个“解”字相称。
  这个“解”字,自古至今没人读解(皆),均以“害”相称。初识这“解”字时,关汉卿还忽闪着童真的大眼睛,而要读懂内在的蕴含,则需要沧桑阅历。关汉卿提出问题时,应是金代,这地方属于河东南路辖域,名称解州。为什么家乡这解不叫“皆”,而叫“害”?他这问题若是一般的邻舍长者还真难回答,好在他的父亲是位满腹学识的官吏,尚能圆满作答。关汉卿的父亲是什么官吏?可能是品级过低,史书上没有留下他的名字,甚而连一点点蛛丝马迹也难找到。能够捕捉到的信息是从民间传说里得来的,说他叫关恬。这个名字真实与否无法考证,能够知道的仅是还算文雅,与他书香门第的出身,与他衙门官吏的身份不无相称。
  父亲的回答将关汉卿带到村庄的北面,带到浩渺的盐池。若是用今天的目光俯瞰,敢不敢用浩渺还需要打个问号。但那个时候,在幼小的关汉卿眼睛里,确实是一片浩渺的湖泊。湖泊阔大无际,碧蓝的湖水从村边延展开去,不见边沿,和远处的蓝天弥合在一起。湖边上银装素裹,白茫茫的雪花层层叠叠,高高低低。高的如雪山,低的像雪丘,环绕着碧波荡漾的湖水,活画出一派千里冰封的寒冬景象。然而,不只寒冬如此,即使烈日炎炎的盛夏酷伏,这里也是银雪环湖的隆冬风光。那雪山,那雪丘,不是雪,而是盐,是湖水生成的盐。不知从何时起,就有了这浩浩渺渺的湖水,就有了这能够垒起干堆雪的盐油。
  也许这盐池早早就把美丽和奇妙的感受播种在关汉卿的心域。早晨红日东升,湖水飞霞流红,壮观得如同天色一般。

 感天动地——关汉卿传(精)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