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棒的女孩

当前位置:首页 > 亲子/家教 > 培育女孩 > 做最棒的女孩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4年09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胶订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31732655
作者:李上卿 编著出版社: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年09月 
编辑推荐
青少年求知欲强,阅读量大,,本书以小故事的形式循循善诱,教导孩子如何成为*棒的女孩,积极向上,非常励志。也符合家长对孩子的成长愿望和要求。 
内容简介
读书的过程像是一次森林冒险,当你打开一本书,去阅读和探索这本书的真谛时,你的森林冒险就从此开始了。在这次冒险中,你经历了懵懂无知,也看到了柳暗花明。每一次冒险都会让你进步,阅读开阔视野,历练增长知识。
  本书从自信、智慧、乐观、进取、心灵,反思这六个角度出发,为女孩打造一本全方位成长教科书。引人入胜的小故事,浅显易懂的大道理,贴近女孩视角,掌握女孩心理。完美女孩养成计划由此开始吧。
作者简介
李上卿,畅销书作家。曾出版过多部畅销书,最近出版的《感觉累了,就冥想吧》在各大书店销售良好。
目  录
第一辑 自信,做最棒的自己
 伊丽莎白科克伦
 一个都不能少
 戴发卡的女孩
 失业以后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相信自己
 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自信的伊莎贝拉
 勇敢地面对一切
 数学女天才
 面试之后
 茶姑
 废物与宝贝
前  言
相信自己
  小女孩儿索尼亚在农场附近的一所小学里上二年级。有一天她回家后很委屈地哭了,父亲就问原因。她抽噎着说:“班里一个同学说我又丑又笨,还说我走路的姿势难看。”父亲听后,只是微笑。
  忽然他说:“你能摸得着房顶上的天花板。”还在哭泣的索尼亚听后觉得很惊奇,不知道父亲说的是什么意思,就反问:“你说什么?”
  父亲又说一遍:“你能摸得着房顶上的天花板。”
  索尼亚忘记了哭泣,抬起头看着天花板,心想:“那么高,父亲蹦起来都够不着,我怎么摸得到呢?”
  父亲笑着得意地说:“不信吧!那你也别信你那个同学的话,因为有些人说的并不是事实!”
  父亲的话让索尼亚开始明白,不能太在意别人说什么,要自己拿主意!
媒体评论
封面颜色鲜艳,人物形象活泼可爱,符合孩子们的审美观。引导孩子们积极向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充满正能量。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自信,做最棒的自己
  伊丽莎白·科克伦
  1885年,匹兹堡《快报》刊登的一篇题为《妇女适合做什么?》的社论,激怒了一个18岁的女孩儿。她抄起笔,立即给编辑写了封信,痛斥社论的观点。但她没敢在信上签上自己的名字,不过这是她最后一次没有理直气壮地做妇女应该做的事。这个女孩儿的名字叫伊丽莎白·科克伦。
  《快报》的编辑乔治·麦登被这封没有署名的信深深地打动了。他马上在报上发了条广告,邀请那位写信批评社论的“先生”和他会面,商讨今后为该报写文章之事。
  科克伦来了。麦登很吃惊,从来没有女人胆敢闯进报社的办公室。麦登干脆地说:他的报纸从不雇用女人。科克伦据理力争。麦登只得让步,建议她写些花边新闻。科克伦拒绝了,她坚持要写严肃体裁的文章。麦登又让步了,但他要求科克伦必须用个男人的名字。科克伦再次拒绝。正在两人争执不下时,报社的一个小伙计走过,吹着美国民歌大师斯蒂芬·福斯特的流行歌曲《内莉·布莱》,科克伦灵机一动,便用内莉·布莱做了笔名。
  科克伦开始做妇女从没有做过的事。她到工厂、医院、救济院去采访。为了更真实、深刻地反映社会底层的黑暗和劳动人民的疾苦,她常常和他们在一起工作、生活。她在制瓶厂与女工们一天干14个小时的活儿。为了挣到5美元,她们每星期得干满6天。科克伦揭露制瓶厂女工黑暗生活的文章震动了匹兹堡。
  后来,科克伦到了纽约,在约瑟夫·普利策办的《世界报》当记者。为了写一篇关于布莱克韦岛(一个坐落在纽约东河上的疯人院)的文章,她甚至把自己扮成疯子。科克伦如愿以偿,她被送到了医院,从那儿又被送到布莱克韦岛。
  在布莱克韦岛,科克伦发现这里的病人们受到的是非人的待遇:冷酷无情的医生,心狠手辣的护士,令人作呕的食物,肮脏不堪的居住条件。她还发现,这里被关的并不都是疯子,有些人仅仅是因为年老多病。
  10天后,科克伦被“保释”出来。一回到家,她就写了一系列篇名为《在疯人院铁栏的背后》的文章。这些文章轰动了纽约,轰动了全国,迫使政府对疯人院进行调查,并拨了一笔款子用以改善疯人院的条件。
  科克伦一生都在为改善美国妇女的地位做斗争。她自己办了报纸,还经营了工厂。后来她的厂子倒闭了,她又回到纽约,在《纽约晚报》当了名小记者。

 做最棒的女孩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