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之道-中华礼义之学的重建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中国文化 > 礼之道-中华礼义之学的重建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4年02月01日
  • 开 本:12k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11716248
作者:翟玉忠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年02月 
内容简介
  过去一百年来,中国诸多知识分子一直希望通过移植西方“新伦理”的方式重建中国伦理道德体系,然而他们的“道德革命”总是无疾而终。为何西方伦理道德不能移植到中国呢?究其原因,还在于东西方伦理的源流与内容大相径庭,在中国没有合适的移植西方伦理的文化土壤。
  首先,从源头上说,中国伦理是以人为中心发展起来的,而西方伦理是以上帝为中心发展起来的。中国人关注现世,其伦理道德是内生的,而西方人的道德来自上帝的启示,并由上帝维系。
  其次,从流变上说,二十世纪以前,儒家伦理道德在中国历史中有持续的影响,尽管二十世纪儒家受到很大冲击,但其仍在社会上有较大的影响力。而西方在文艺复兴以后其伦理道德却向另一个方向发展,几乎成为宗教道德的反动,其宗教超越感、神圣性消失殆尽。
  *后,从内容上说,中国儒家主张符合人类本性的“因人情节人欲”的礼义之道。而现代西方文明则走向与人类清静本性相违背的“因人情纵人欲”的享乐主义。其结果就是人欲的过度膨胀,暴力贪婪成为社会常态,消费主义和个人主义盛行。
  西方现代伦理已经陷入难以自拔的严重危机之中——它们不应成为中国人效仿的榜样,也不可能被效仿!
作者简介
翟玉忠,北京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上海交大海外教育学院产业创意研究所研究员,国学专家,财经评论家。原《中国产经新闻》国际部主任,香港中国新闻出版社《法制新闻》杂志社新闻部主任,现任新法家网站(中英文版)总编辑。
主要著作:《道法中国——二十一世纪中华文明的复兴》(2008年);《国富策——中国古典经济思想及其三十六计》(2010年);《中国拯救世界——应对人类危机的中国文化》(2010年)。   
译著:《孔门理财学》(The Economic Principles of Confucius and His School,原书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1911年出版;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
目  录
导言:中华礼义道德之基础

事实上禽兽的欲望也在很大程度上受自然规律的节制,而人类却可以无限制地膨胀自己的贪欲,从社会生活到经济金融都是这样。日本著名思想家梅原猛先生曾指出“欲望的无限解放”是近代文明的本质,其结果是现代人对外“破坏自然”,对内“破坏人性”。看看今天西方主流的生活方式,再看看西方主导的世界秩序,与中国先哲“因人情节人欲”的礼义观念相比,究竟是野蛮还是先进呢?在这类关键问题上,中国的知识分子必须有明辨是非的基本能力!

让我们结束西方政治上的霸权主义和生活上的享乐主义,回归中华礼义之道吧!除此之外,在伦理和政治经济危机重重二十一世纪,人类似乎没有其他的选择。

1、礼之源

2、礼之义

3、礼之用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作为中华文化的灵魂,礼(后世重礼的伦理功能,亦称礼教或名教)为什么在上个世纪会够迅速解体呢?难道仅仅是当时救亡图存的时势所趋吗?
  不是的,因为经过东汉礼教的极端化和宋明礼教的绝对化,礼早就成了一大堆形式上的繁文缛节和老生常谈的德目,其真正的教化功能则越来越弱——如果我们翻阅一下十九世纪末亚瑟亨史密斯介绍中国的的名著《中国人的性格》,你就会马上清楚这一点。作者甚至专辟一章,题目就叫“缺乏同情”,中国人道德上的冷漠并不是今天才有的。
  东汉政府重礼治,士人重名节。当时社会所首重者为孝悌。孝出了名,可以当官,可以免赋役,可以扬名乡里,于是出现了“卧冰求鱼”、“割股疗亲”的苦孝。只要孝,甚至连起码的国家责任都不用负担。
  据《后汉书》,汉安帝时汝南薛包十分孝顺,母亲去世,他的父亲娶了后妻,因而逐渐憎恶薛包,让他分家出去住。薛包就日夜痛哭流泪,不愿离开,以至被父亲用棍棒殴打。薛包不得已,只好在家门外搭间庐舍住着,每天早上都回家清扫。他的父亲十分恼怒,又把他赶走,于是薛包只得在里巷外间搭了一间小屋住着,但每天早晚仍不间断地向父母请安。这样就过了一年多,他的父母也感到惭愧,让他搬回家。当父母逝世后,薛包守孝六年,超过一般守孝三年的礼法惯例。建光年间,政府特意征聘他,直至任用他为侍中。薛包生性恬淡,不愿做官,就声称自己卧病在床,快要死了,乞求回家养病。皇帝只好下诏书让他保留官衔回家了。但同时赐米千斛,命地方官每年八月清理户口时登门问候,送羊酒——这类人可以有官而无责。当时的政治腐败,吏治黑暗则完全与他们不相干,好个清流!
  将道德极端化不会产生好的社会效果,更不会使风俗淳厚,只会多欺世盗名的假道德。东汉民谣说“察孝廉,父别居”,说的正是这种情况。

 礼之道-中华礼义之学的重建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