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历史命运——读史笔记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社会学 >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历史命运——读史笔记

  • 版 次:1
  • 页 数:241
  • 字 数:200000
  • 印刷时间:2005年12月01日
  • 开 本: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35431431
作者:于光远 著述,韩钢 诠注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05年12月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部意义宏大、内容丰富而又逻辑严密的专著,一部兼具社会理论研究和党史价值与现当代史价值的专著。 于光远先生历时十年研究的这部专著,运用丰富的文献并结合自己的经历,清晰地梳理了“新民主主义社会论”产生、形成、演变到*终被放弃的历史脉络;还联系当代中国的历史,对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原因做了具体分析,对“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的内在必然联系做了分析研究。这使得他在上个世纪80年代提出的观点,得到了细密和扎实的论证,这些论证在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仍然葆有鲜活的本色和品格。
  这是九旬老人于光远出版的第78本书,既有重大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又别开生面,能引起大家阅读的兴趣。 
内容简介
著名学者和宣传思想界、科学界、学术界领导人于光远(1915-)根据几十年亲身经历和研究结果,创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包括两个组成部分,即新民主主义革命论和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引起理论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本书以读史笔记形式对“新民主主义社会论”问题的提出,产生的历史过程和基本内容及其在建国前后的历史命运,以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同新民主主义论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阐发。笔记分五个部分,72则提要和索引,每则各有长短不一的说明和思想。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韩钢将于先生文稿用作讲授*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参考,并将自己的研读心得、补充说明与书中提到的一些重要史实,以诠注形式插叙进去,进一步提升了本书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
  这是九旬老人于光远出版的第78本书,既有重大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又别开生面,能引起大家阅读的兴趣。
作者简介
于光远,生于1915年。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5年参加“一二·九”运动。长期做青年工作、政治教育和理论宣传工作、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管理工作。1949年后,历任中共中央宣传部政治教育处副处长、科学处处长,中共中央科学小组成员,国家科委副主任,国务院政治研
目  录
编辑前记
第一部分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问题的提出及有关这一理论的一般性问题
 1 我写这样一篇文章、也可以说是这部著作,不是为了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而是想整理一下自己对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这一段中国近现代政治、经济和社会思想史的认识。
2 为什么我要研究有关新民主主义论这个问题呢?人们会问,我们不是提倡要向前看吗?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我国不是四十多年前就已经取得胜利了吗,还有什么研究新民主主义论的必要?
3 还有一些问题是我在写作之前考虑过的:关于这一个题目,究竟有没有那么多的材料可供我们研究?这方面是否存在着值得研究的问题?这方面是否存在值得重视的争论?
4 文稿原来的题目是《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在这里出现一个我杜撰的新名词:“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我把统一的“新民主主义论”分为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两个组成部分:一个是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我把这个组成部分称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论”,而把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理论称之为“新民主主义社会论”。
……
第二部分 “新民族主义社会论”产生的历史过程和基本内容,以及其在建国前的历史命运
第三部分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前,中国社会实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命运
第四部分 从“过渡时期总路线”到“文化大革命”结束前的中国社会实践,看“新民主义社会论”的终结
第五部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同“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关系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历史命运——读史笔记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