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朴安:文字学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语言文字 > 胡朴安:文字学常识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7年02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胶订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58119019
作者:胡朴安出版社:吉林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年02月 
内容简介
本书融会象数、义理,开拓了新的象数易学理论,作者广泛引用当时中国人所理解的西方近代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知识,论述传统易学中的八卦、河图、洛书等,力图贯通古今哲学、科学乃至宗教思想。杭辛斋易学思想充分体现了易学研究转轨过程中的博杂现象,既反映了中西文化的浅层会通,亦反映了古代风化的蜕变过程。
作者简介

  杭辛斋(1869—1924),名慎修,又名凤元,别字一苇,海宁长安镇人。曾上书光绪帝,并赐“言满天下”象牙章。代表作为《杭氏易学七种》,编著有《白话通史》、《猪仔记》等。                                                               

目  录
学易笔谈初集
《学易笔谈》序
《学易笔谈》述恉
卷 一
上古之《易》
中古之《易》
三代之政纲本于《易》
学术之派别出于《易》
孔子之《易》
两汉《易》学之渊源
晋唐间之《易》学
宋人之《易》学
元明之《易》学
胜朝之《易》学
前  言
《学易笔谈》序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学易笔谈》述
《易》道至大,《易》理至邃,辛斋之愚,何敢妄谈。顾念吾师忍死犴狴,克期以待,密传心法,冀绵绝学,又曷敢自弃。丙辰出狱,搜集古今说《易》之书,惟日孳孳,寝馈舟车,未尝或辍。丁巳以后,国会蒙尘,播越岭峤。议席多暇,两院同人,合组研幾学社于广州之迥龙社,谬推都讲。计日分程,商兑讲习,虽兵戈扰攘,而课约罔闲。讲义纂辑,得书若干,名曰《易楔》。而晨昏余晷,切磋问难,随时笔录者,又积稿盈尺。同人艰于传写,乃谋刊印,厘为四卷,颜曰《笔谈》,盖纪实焉。已未庚申,由粤而沪,同志之友,闻声毕集,风雨一庐,不废讨论。以续前稿,又得四卷,别为二集。借阅传钞,恐多遗失,适前印之书,久已告罄,同人请合两集与《易楔》《易数偶得》《读易杂记》诸稿,均以聚珍板印行,始于壬戌八月,至十月抄,《笔谈》八卷工竣。纪颠末,并述恉如下:
一、承学之士,不废笔札,谈论所及,择要缀录,聊以备忘。除初集第一卷,于临印时略有增减,以明源流外,余悉随时编订,并无先后次序。
一、讲《易》与诂经不同。诂经当有家法,有体例,义不容杂。而讲《易》则以阐明卦爻象数之原理原则,但以经文为之证明。故凡与象数有涉,足与《易》道相发明者,博采旁搜,不限时地,更无所谓门户派别也。
一、《易》本法象于天地,乾易坤简,易知易能,虽见仁见智,各随学识之深浅而异,要无不可知之理。自象义不明,学者无所适从,几视《易》为绝学,而不敢问津,致易简之理,日即湮晦。本编有鉴于斯,立说皆取浅显明白,务期尽人能解,不敢以艰深文浅陋也。
一、孔子赞《易》,身逢乱世,行危言逊,有因时忌不能显言者,不得不以微言大义,隐寓于象数之中,与《春秋》同一例也。后人不察,悉以文字求之,孔子忧天悯人之苦心湮没尽矣。历代学者,如邵康简,如刘青田,黄姚江,均抱此隐痛而未敢昌言者也。鼎革以后,世虽乱而言可无讳,发历圣之心传,弥前贤之遗憾,维世道而存绝学,不可谓非千载一时之良机。剥极必复,时乎不再,幸我同人勿自暴弃以负天心也。
一、卦因数衍,数缘象起,象由心生。《易》准天地,广大悉备。虽人事递演,世变日繁,要不能出乎此象数之外。故洲殊种别,文字语言,万有不齐,维数足以齐之。宗教俗尚,各有不同,惟数足以同之。两千年来,数学失传,宋后言《易》者,往往以邵子先天数为《易》数。数理繁啧,固非短扎所能尽,然于旧说之显然牴牾者,不能不援据象数以为商榷,非敢故翻成案也。
一、占筮固《易》之一端,而圣人修《易》以明道,实非尽为占筮。孔子赞《易》,绍述文周,以人合天,兢兢寡过,岂导人于趋吉避凶哉。朱子以占筮为《易》之本义,未免偏见。而大衍揲蓍之法,自唐以后,于挂一再扐两端,立说互歧。征诸数理,并多遗憾,未敢盲从,以误后人。

 胡朴安:文字学常识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