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神话传说与信仰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宗教 > 伏羲神话传说与信仰研究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3年05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61370452
作者:刘惠萍 著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年05月 
内容简介

  “神话学文库”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本文库旨在通过译介国际著名神话学研究成果,推介中国神话学研究的新成果,注重具有跨学科视角的前沿性神话学探索,给过去一个世纪中大体局限在民间文学范畴的中国神话研究带来变革和拓展,鼓励将神话作为思想资源和文化的原型编码,促进研究格局的转变,即从寻找和界定“中国神话”,到重新认识和解读“神话中国”的学术范式转变。
  《伏羲神话传说与信仰研究》是其中的一册,本书广泛搜罗各类史料文献,并结合新近发掘的考古材料,以及各民族志、民俗志、各地民间神话传说、史诗等人类学材料,重新梳理伏羲神话传说的发展脉络。书中除针对伏羲相关神话传说之形成和演变,以及伏羲原型在各民俗活动中所象征的文化意蕴作探讨外,更对汉唐墓葬文化中所呈现的伏羲形象及其多元功能等问题,进行分析与诠释。希望能借此探讨神话与政治、社会、宗教、信仰之间互动互生的关系。

作者简介

刘惠萍,台湾中正大学中国文学博士,现任台湾东华大学中国语文学系教授。专业领域为中国神话、民间文学、敦煌学。著作有《伏羲神话传说与信仰研究》《花莲客家民间文学集》《图像与神话——日月神话之研究》等,以及《桃花女斗周公故事研究》《在书面与口头传统之间——以敦煌本〈舜子变〉的口承故事性为探讨对象》《多远传承与地域特色:西王母图像在四川汉画像中的表现》等论文二十余篇。

目  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动机与目的
第二节前贤研究成果概述
第三节研究范围与材料、方法
一、研究范围
二、研究材料与方法
第二章伏羲神话传说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伏羲神话传说的形成背景
一、先秦载籍中的伏羲
二、‘‘神话历史化”作用下的结果——三皇之首
三、谶纬学说下的变貌——圣王的神话传说
第二节圣王神话传说与“人首蛇身”形象的结合
第三节圣王与上古文明的创制
第四节神话传说中伏羲与女娲的结合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郑樵不仅把伏羲、神农、黄帝的“三皇说”牵合于神话中的“三皇说”,而且还附会以伪《三坟》。然而,事实上,《三坟》的《连山》《归藏》及《坤乾》,是晚到宋代才出现的。此说的穿凿附会,明确可见。
  伏羲之所以被列为三皇之首,据《白虎通德论》的说法以为:三皇者,何谓也?谓伏羲、神农、燧人也。或日伏羲、神农、祝融也。古之时未有三纲六纪,民人但知其母,不知其父;能覆前而不能覆后;卧之詓詓,起之吁吁,饥即求食,饱即弃余;茹毛饮血而衣皮韦。于是伏羲仰观象于天,俯察法于地,因夫妇,正五行,始定人道,画八卦以治下。天下伏而化之,故谓之伏羲也。
  传说中他因为带领人们进入文明社会,故被尊为三皇之首。
  然而,对于秦汉以来所盛行的“三皇说”,唐宋以后,学者们纷纷提出了质疑。如司马光在其《稽古录》卷一中便曾怀疑“三皇”之说:
  伏羲之前为天子者,其有无不可知也。如天皇、地皇、人皇、有巢、燧人之类,虽于传记有之,语多迂怪,事不经见。其后,刘恕的《资治通鉴外纪》则明言:
  ‘六经……皆不称“三皇”“五帝”“三王”……或以包牺至舜为五帝,然孔子未尝道,学者不可附会臆说也。
  刘恕认为:在早期的载籍中,六经皆不称“三皇五帝三王”,《六韬》称“三皇”,《周礼》称“三皇五帝”,《文子》《列子》《庄子》《吕氏春秋》《五经纬》称“三皇”,《鸥冠子》称“九皇”。而先秦之书存于今者,《周书》《老子》《曾子》《董子》《慎子》《邹子》《尹文子》《孙子》《吴子》《尉缭子》,皆不言“三皇五帝三王”。到了秦汉学者才竞称“三皇五帝”,而不究古无其人,仲尼未尝道也。所以他认为:“孔子时未有语三皇五帝,言者皆周末秦以后伪书耳。”后来的南宋人魏了翁在其《古今考?高帝纪第一》中也主张:
  三皇五帝之称号,圣人未尝言,虽三王五霸亦未尝及。直至清代的崔述,在其《补上古考信录》中更力辟“三皇说:‘之谬:羲、农以前,未有书契,所谓“三皇”“十纪”帝王之名号,后人何由知之?……夫《尚书》但始于唐虞,及司马迁作《史记》乃起于黄帝,谯周、皇甫谧又推之以至于伏羲氏,而徐整以后诸家遂上溯于开辟之初。岂非以其识愈下则其称引愈远,其世愈后则其传闻愈繁乎!


 伏羲神话传说与信仰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