嫩黄之忆——吴组缃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文集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文学家 > 嫩黄之忆——吴组缃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文集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2年03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301199718
作者:方锡德,刘勇强 编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03月 
内容简介

  《博雅文学论丛·嫩黄之忆:吴组缃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文集》是纪念吴组缃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文集,内容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吴组缃先生的诗抄、日记摘抄和集外文录。吴先生的诗作长久被他的小说成就的光芒所遮蔽,一经重新整理,即受到学界高度关注,被称为打开了新诗“荒原”批判意识的另一番视野,为新诗提供了“荒村”一角的鲜活影像(孙玉石语)。日记摘抄和集外文录,也都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文集的另一部分既有回忆吴组缃先生纪念文章,也有从不同角度研究吴组缃先生文学成就的学术论文,是读者走近这位杰出作家和学者的指南。

作者简介

  方锡德,文学博士,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著有《中国现代小说与文学传统》、《文学变革与文学传统》等。
  刘勇强,文学博士,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著有《西游记论要》、《奇特的精神漫游--西游记新说》、《幻想的魅力》、《中国神话与小说》、《中国古代小说史叙论》等。

目  录
吴组缃诗抄
《野草》献诗
我们怀着渺冥的情绪
去问前面的大哥
我要踏着云霞飞腾
我抱着我底青春啼哭
嫩黄之忆(一)
嫩黄之忆
游河
你们二十四个
录一九三九年旧作以应平原棣台雅嘱
与抗战有关
忆昔
即事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三种解释:小说运用了反讽手法,叙述者的言行与作家意图或小说题旨之间存在差歧,从而构成叙事反讽。这样就打破了第一人称小说容易造成的叙事幻象。这种解释阐述了叙述者和作者的关系,很能说明些问题。只是“反讽”一词用得未必适当。只有当叙述者和作者的意志彼此具有独立性,互不干扰时,才会出现反讽效果。《官官的补品》显见出作者意图或小说文本的隐含意向对叙述者构成压制,所以读者才不致沉迷于“我”的叙述中,而能明白小说的主旨并以之来批判叙述者。那么到底这个遭人诟病的叙述者的功用何在?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事的意义是什么?
  要回答这些问题,解开《官官的补品》的叙事内里,还需要从另一方面人手,即叙述者在文本中充当了什么样的角色。小说开篇就交待了叙述者官官是一个“归乡人”,从城里回到家乡看望母亲,借此养息身体。这样一个角色在吴组缃其他小说中也能找出类似的来。《两只小麻雀》、《菜竹山房》、《黄昏》、《字金银花》等篇的第一人称叙述者都是“归乡人”,和官官属于同一“行动元”。这些小说中的“我”作为青年知识者,回到家乡,经历了家乡的一段风物故事,或者感触了某个场景,可是他们对于故事场景的悲剧性却束手无策。官官和这些叙述者都是“归乡人”这一“行动元”之下的一系列角色,官官的特别之处在于,他不仅对家乡人的悲剧束手无策,而且成为悲剧的共谋者之一。也就是说,作者通过叙述者“我”表露出的某种愧责感在官官这一角色处得到了无比的增强。奶婆的乳汁和陈小秃子的血是乡民生命的隐喻,官官是乳汁和鲜血的吸噬者,而作为归乡知识者的那些“我”,他们的成长与成就,他们的安然无恙,未尝不是用乡民的生命作哺育换来的。官官的塑造只不过是用一种极端方式强化了作者自身的愧怼之情。所以第一人称“我”依然把叙述者和作者牵连起来,在批判叙述者的同时,作者也鞭笞了自己。这与鲁迅察觉到被吃者也在吃人一样,具有深切的警醒价值。吴组缃热爱、推崇鲁迅,他也就会自然地把鲁迅的反省思路带入自己的创作中。《官官的补品》是一个代表。
  ……


 嫩黄之忆——吴组缃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文集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