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理论与实训(21世纪高职高专精品教材·会计系列)

当前位置:首页 > 教材 > 高职高专教材 > 基础会计理论与实训(21世纪高职高专精品教材·会计系列)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0年10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300122854
  • 丛书名:21世纪高职高专精品教材·会计系列
作者:任静 等主编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年10月 
内容简介
1.实用性强
本书以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术为目标,以会计核算为主线,以会计核算的各种专门方法为主体;各项会计业务的处理均以财政部2006年颁布的*会计准则为依据;实务操练部分收集了大量的、真实的会计凭证及账簿和报表资料。本书集理论学习与实训操练为一体,增强了教材的实用性。
2.结构新颖
本书在体系的编排上力求符合教学规律的要求,循序渐进,尽量按照学习和理解知识的规律来安排教材的结构、层次和内容,使其通俗易懂。
  3.体现工学结合
  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本书每章正文后都有“思考题”、“习题”、“实训操练”和“知识拓展”等模块,使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练、学以致用,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以后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创造条件。
目  录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核算基础
第三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第四节 会计要素
第五节 会计核算方法
第六节 会计法规与会计工作组织
第二章 会计科目与账户
第一节 会计等式
第二节 会计科目
第三节 账户
第三章 复式记账
第一节 复式记账原理
第二节 借贷记账法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概述
一、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生产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决定着人类所进行的其他一切活动。在生产活动中,人们既能够创造出物质财富,取得一定的劳动成果;同时,也必然会发生劳动耗费,其中包括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耗费。如果劳动成果少于劳动耗费,则生产就会萎缩,社会就会倒退;如果劳动成果多于劳动耗费,则可以进行扩大再生产,从而推动社会进步。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一切社会形态中人们所追求的共同目标,因此,在任何社会形态中,人们都必然关心劳动成果和劳动耗费,并对它们进行比较,以便科学、合理地管理生产活动,提高经济效益。在对劳动成果和劳动耗费进行比较的过程 中,产生了原始的计量、计算和记录行为。会计思想和会计行为在这种原始的计量、计算和记录行为中逐渐萌芽。
在人类社会的早期,会计是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是由生产者在生产活动之外,凭借头脑记忆或简单记录的方式,附带地把生产过程中的所得、所耗以及发生的时间等记载下来。结绳记事、垒石计数、刻契计数等都是最初的会计手段。在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出现了社会分工和私有制之后,特别是商品交换有了一定的发展之后,会计才逐渐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形成一种独立的、特殊的职能,成为专门人员从事的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
会计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远在西周时期(约公元前11世纪一公元前771年),会计一词就已经出现。当时的西周王朝已建立了较为严格的会计机构,设有称为司会的专门官吏,掌管王朝的财物赋税,进行月计岁会(日常零星的核算称之为计,对一定时期经济情况的总和称之为会);还建立了日成、月要、岁会等报告文书,相当于现在的会计报表。西周时代的会计已大体包括记账、算账、报账、用账四个基本方面。
自春秋战国时期至秦朝,出现了“簿书”,用“入”和“出”作为记录符号来反映各种经济收支事项。这种“簿书”就是现代会计账簿的雏形。
秦汉时期,会计随着经济的进步得到了快速发展。在这一时期,“入一出一余”的计算公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单式收付记账法也开始应用。
  ……

 基础会计理论与实训(21世纪高职高专精品教材·会计系列)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