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型婴幼儿保育(颠覆中国传统保护型育儿模式,让您的孩子自主发育成长)

当前位置:首页 > 育儿/早教 > 育儿百科 > 守护型婴幼儿保育(颠覆中国传统保护型育儿模式,让您的孩子自主发育成长)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3年11月01日
  • 开 本:12k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15403588
作者:藤森平司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年01月 
编辑推荐
  在少子化社会,特别是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使得中国的父母恨不得什么都代替孩子做,结果便是大多数年轻人自私/冷漠/没担当,还不快乐。《守护型婴幼儿保育》的作者为男性,有30多年的婴幼儿保育经验。他认为孩子的各种能力与生俱来,父母和保育员的责任是“引发”和“培养”这些能力,而不是“替孩子做”;孩子的发育是孩子自己的事,发育具有连续性,父母不能拔苗助长,不能企图跨越发育阶段,否则会影响孩子以后的人生;保育员必须相信和热爱孩子;婴幼儿也是有个性的,必须尊重他们的作息习惯,尽量满足他们的玩的欲求,从而培养孩子追求自由和对他人的责任感;允许孩子有困难时求助,在求助的同时学习自立,用自己的长处去帮助别人,并因此感到快乐。

 
内容简介
  藤森平司根据自己30多年的保育经验,2010年在日本召开的ECEC(早期婴幼儿保育)世界研讨会上,提出了“守护型婴幼儿保育”的理念,获得各国与会教育专家和工作者的高度评价。本书是他在日本倡导和实践的守护型婴幼儿保育课程。主要理念包括:
1.婴儿并不是一张白纸,各种能力与生俱来。父母和保育员需要做的不是极力教授,或者给予孩子什么,而是要相信孩子本来就具备的能力,“引发”和“培育”这些能力。
  2.孩子是自己完成发育的。任何人都不可能加速孩子的发育,也不能改变孩子的发育顺序和超越孩子的发育过程。
  3.保育员是保育环境的设计者,本身也是环境的一部分(保育环境包括人、物和空间)。保育员需要具备永远相信孩子,以慈爱去接受孩子的精神,相信孩子自己发育的能力,观察每个孩子发育的状况,给孩子提供发育所必要的环境,保障每个孩子发育的连续性。
  4. 允许每个孩子吃饭和睡觉的时间有差异,保证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己发现、自己思考、自己选择、自己实施玩的内容,并且可以玩个够。通过玩的选择,基本满足孩子“自己想要做”的欲望,既培养了判断能力,又懂得了自由和负责任,为将来接受认知性教育打基础。
  5.培养孩子的社会性。世界上不存在不给别人添麻烦的孩子。在培养婴幼儿主体性的同时,重要的是要培养孩子自立,学会遇到困难时寻求他人帮助,帮助别人时感到快乐。
作者简介
  (日)藤森平司 现任日本东京都新宿圣加幼儿园园长,保育环境研究所GIVING TREE代表,财团法人才能开发教育研究财团评论员。
  1949年出生于东京都。大学学的是建筑学专业,后当过小学教师。1979年于东京都八王子市设立省我幼儿园,1997年在八王子市多摩新城设立圣加森林幼儿园,出任园长。2007年在东京都新宿区设立新宿圣加幼儿园,出任园长。在多年的婴幼儿保育和教育实践中,倡导和实践守护型保育这一21世纪崭新的婴幼儿保育和教育理念。主要著作有《21世纪型婴幼儿保育和教育》(学研社)、《孩子成长过程中信息的作用》(筒井书房)等。
  孔晓霞 现任日本日中经营咨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1954年出生于哈尔滨市,1975年毕业于黑龙江大学日语系。1988年赴日本留学,获经济学硕士、经营学博士学位。

目  录
守护型保育的理念
什么是守护型保育
为什么是守护
"守护"中的"守"
"守护"中的"护"
守护型保育的基础
守护型保育中"集体"的力量
守护型保育中的分班(混龄的意义)
守护型保育的目标
守护型保育一词
构筑守护型保育的环境
守护型保育的环境
保育人员设计的环境
守护型保育中"人"(person)的环境
前  言
就像政治中有"王道"这一概念一样,我以为,婴幼儿保育中也同样有"道"。
婴幼儿保育并不是一门被称为"保育学"的学问,而是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是对人生道路的思考。
所谓婴幼儿保育,就是在孩子的人生成长道路上陪伴着他们,共同感受他
们的生活方式,把他们的生存能力发挥出来的一种运营方式。在保育中,
我们的保育人员应该把自己的生活方式示范给孩子,也就是说,保育人员
本身的生活方式决定着婴幼儿保育的质量。
我们应该学习过去,重新审视过去的学习成果,也就是现状,反思和纠正
过去的错误,思考如何创造出更好的未来的新方法,并努力付诸实践。
媒体评论
颠覆中国传统保护型育儿模式,让你的孩子自主发育成长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mimamoru
  什么是守护型保育
  守护这个词,我们耳熟能详,也常常用到,是一个非常普通的词,这 个词与"替孩子做"是相对的概念。我之所以在婴幼儿保育的现场使用 这个词,是因为我感到,在婴幼儿保育中,应该将以往那种努力去接近 于母亲的保育模式,或者说是将教授给孩子一些知识的认知性婴幼儿保 育模式,转换为去营造一种孩子可以自己发育成长的环境的模式。
  婴儿不可以不经过爬行就学会走路。如果因为没有一个让孩子能 够充分爬行的环境,缩短了孩子的爬行期,使孩子早早地站立起来,或 者超越爬行的过程而站立行走,可能会在孩子今后的发育过程中出现问 题。现在,很多人都明白了这个道理。这是因为孩子发育过程的每个阶 段,都是对今后的发育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并且,学习是需要时间的。
  因此,保育人员需要做的不是为了让婴儿早早站立而用手扶他,或 者在后面托着他,而是在婴儿需要爬行的时期创造一个能够让婴儿充分 爬行的环境。这就能与我们所说的更好地活好现在联系起来。
  从爬行,到扶着东西站立,从扶着东西站立,到独自站立,然后到扶 着东西走路,这是一个自然的发育过程。为了保障这样的发育过程,需 要给孩子准备好能够完成这个过程的空间。不仅仅如此,为了满足孩子 在各个发育过程的"心情",还需要孩子自己产生欲求。如果孩子的爬行 不是为了想去拿东西,想去摸东西,想去让人抱等这样的欲求,孩子就 不会去爬行。正因为有了这些欲求,才会产生爬行的态度。这个流程就 是"心情""欲求""态度"。
  因此,保育人员不仅仅需要准备好宽敞的场所,还需要准备好 能够使婴幼儿产生爬行欲求的环境。同时,准备这个环境时最重要 的一点,就是应该准备比这个孩子当时的能力稍微超前一点的环境, 也就是说,当孩子需要取东西时,应该把东西放在比那个孩子能够爬 到的地方稍远一点的地方等,如果想让保育人员抱时,保育人员就应 该在稍微有些距离的地方等着孩子。应该注意那个孩子的发育情况, 准备好比那个孩子的能力稍稍超前一点的课题。很好地理解孩子的 发育过程,则是保育人员所谓的专业性之一。
  对孩子来说,保育人员的作用本身也是一个环境。当孩子表现 出希望与大人交流的某种迹象时,保育人员一定要感觉到,并给予回 应。为此,保育人员不需要一直与婴幼儿贴在一起,而是要在稍稍离 开一点距离的地方"守护"。在婴幼儿需要的时候,不是"替孩子做", 但也不只是"守",而是负责任地"守",负责任地"护",同时,要根据 孩子的发育情况给予适当的帮助。
  这就是守护型婴幼儿保育。

 守护型婴幼儿保育(颠覆中国传统保护型育儿模式,让您的孩子自主发育成长)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