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园科普系列(小学版)——惊险极地

当前位置:首页 > 童书 > 11-14岁 > 中小学校园科普系列(小学版)——惊险极地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2年11月01日
  • 开 本:大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胶订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31665489
  • 丛书名:中小学校园科普系列丛书
作者:宫淑敏 编著出版社: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11月 
编辑推荐

  这是一套充满了神秘想象的科普丛书,不同于许许多多其他的科普书,将人类已知的知识做罗列和堆砌,本书带给小读者的是无数个问题和困惑。这些问题正是启发读者产生疑问、寻求答案的*好的途径。正如著名教育家所说的:“我们不怕问题,我们怕的是没有问题!”这,就是我们出版本套丛书的初衷。希望这套书带给小读者的是思考和探究的乐趣,以及为解答这些问题产生的学习动力。本书的内容运用了很多的地质学、天文学、生物学、医学、海洋学等方面的常识,既有知识性,有又趣味性。这样,读者就能够在快乐中学习,摆脱记忆知识的枯燥,让学习知识成为一种愉快的过程,在猎奇和疑问中推开科学的大门。比游戏过瘾,比卡通搞笑,比上网刺激!学习与有趣的奇特组合,读科学书也像读哈里?波特那样过瘾。

 
内容简介

  南北两极真的有个巨大的空洞,是外星人文明在地球的落脚点?地球是我们可爱的家,是一个美丽、富饶而又充满神奇的地方,是人类和所有生灵的避难所。尽管我们就生活在这个星球上,但放眼望去,地球上到处充满令人迷惑之处:从它的诞生,到生命的出现,历次物种大灭绝,可怕的百慕大三角,让人类匪夷所思的UFO,海陆的变迁,破坏力惊人的地震、海啸,各式*的气候现象以及日益频发的病毒传播,让人不禁思考:我们所居住的行星是否被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控制?

作者简介

  宫淑敏,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硕士学历,现为中国地质大学教师。多年从事教学工作,多次去西藏和新疆等地实地野外地质考察。业余时间从事科普的普及和科普图书的创作。

目  录
"(一)南北极——科学探索的圣地 
说到北极或南极,人们想到的首先是极光、冰、企鹅、寒冷等词汇,但事实上绝不是仅此而已。多少年来,科学家们一直迷恋着两极,迷恋着两极地区奇奇怪怪的自然景象。没有人烟,没有鲜花,没有绿草;在漫长的极夜里甚至没有了人类赖以生存的阳光。这儿只有酷寒的气
候,有远比台风还强劲的下降风暴,有被下降风暴卷起百丈高的雪柱冰花……是什么诱使科学家们迷恋这块极地?是什么使科学家们心甘情愿为它献出宝贵的青春?你又对南北极了解多少呢?
四边朝北的地方
地球最冷的地方在北极还是在南极  
南极和北极有四季变化吗? 
每一昼、每一夜都要持续42 年的星体 
南大洋里的生死角逐 
南北极会不会翻转  
极光 
爱斯基摩人的生存危机 
为什么南极有企鹅而北极没有? 
前  言
  地球是我们可爱的家,是一个美丽、富饶而又充满神奇的地方,是人类和所有生灵的避难所。尽管我们就生活在这个星球上,但放眼望去,地球上到处充满令人迷惑之处:从它的诞生,到生命的出现,历次物种大灭绝,可怕的百慕大三角,让人类匪夷所思的UFO,海陆的变迁,破坏力惊人的地震、海啸,各式极端的气候现象以及日益频发的病毒传播,让人不禁思考:我们所居住的行星是否被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控制?地质学家为什么会在高山的石头中发现鱼类的化石?你见过自然弯曲的石头吗?恐龙为什么在短时间内突然灭绝,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在人类的身上吗?动物真能预知天灾,大难临头跑得快?现在,由于温室效应,全球的气候正在逐步变暖,平均气温上升,那么,为什么说还有可能有第五纪冰川期呢?第五纪冰川期来临,意味着地球又要进入一个冰川广布的可怕地质年代吗?假设有这种可能,即海洋的水能被排出,而且会被某种特大事故排空,那么,令人难以置信的无数的和各种非同寻常而又令人惊讶的海怪就可能展现在我们的眼前。神奇的地球隐藏着无穷的奥秘。人类以最大的自信,也只敢说接近认识了它的百万分之一,尽管我们今天的科技水平已经相当发达。事实上,现代科技所获知的东西越多,科学家们便发现,不知道的东西反倒更多了。人类科学家很厉害,能制造原子弹,能发射环绕地球的卫星,能登上月球,但是人类在实验室里却不能利用化学物质合成一个哪怕是最简单的生命。但一只蚂蚁却可以。在自然面前,在科学面前,人类知道的还很有限。地球上一年四季规律变化,地球不知疲倦默默地绕着太阳旋转,在科学家的眼里,地球很可爱,很了不起,很有趣。本书筹备5年,采访了25位科学家,将这个人类居住的行星背后的秘密带到眼前,揭露转动不停的地球令人惊讶的变化。从活跃的火山口,到无底的深渊,再到即使是摄影机也未能到的时间与空间,透过科学的手段验证、推理,为你详述。本书的内容运用了很多地质学、天文学、生物学、医学、海洋学等方面的常识,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这样,读者就能够在快乐中学习,摆脱记忆知识的枯燥感,让学习知识成为一种愉快的过程,在猎奇和疑问中推开科学的大门。比游戏过瘾,比卡通搞笑,比上网刺激!学习与有趣的奇特组合,读科学书也像读《哈利?波特》那样过瘾。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当你听科学家侃侃而谈的时候,你是不是觉得他们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好像什么都懂?可别被他们唬住了,科学家并不是什么都懂。要真是那样,他们就不用做什么实验了,一天到晚跷着二郎腿坐着就行了。实际上,我们的科学家还有很多疑难没解决,我们还有很多不知道或不理解的问题。请把这些问题记在心里,努力地学习,用飞扬的青春拥抱科学的理想,学科学,爱科学,立志做一名科学家,把自己变成一个知识广博的人。这是我们的一个小小心愿!也是我们编著此书的初衷。在这里,要感谢为本书默默奉献的诸位作者、编辑人员,以及在资料整理和对外联系过程中不辞辛劳的乔春颖女士。本书中部分内容引用了一些知名科学家的文章或科研成果,对于他们,有很多没有来得及拜访或由于联系方式的原因没有拜访,在这里一并表示感谢。
媒体评论

  本套丛书筹备5年,采访了25位相关方面的权威专家,内容涉及UFO、天文学、地质学、气象学、生物学、医学、海洋学等十个方面的主题,将人类居住的行星背后的秘密带到眼前,揭露转动不停的地球令人惊讶的变化。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讲述中体验快乐学习,摆脱记忆知识的枯燥,让学习知识成为一种愉快的过程,在猎奇和疑问中推开科学的大门。——《我们爱科学》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独闯南极大陆# 他有只眼睛冻得睁不开了。而连日未眠,已使他出现幻觉达16小时之久。还能睁开的那只眼,看见了他的妻子和姊妹。但他知道,她们远在美国的家中。“不会有事的。”他告诉幻觉,“我们一定会成功的。”他不断重复着,心里却知道自己生还的几率正一点点减小。美国费城冒险家陶德?卡麦克当时45岁,只身独闯南极大陆已经39 天了,行进距离将近1100 千米。卡麦克已经瘦了23 公斤。瞬间风速可达160千米的强风,宛如拳击手的重拳猛捶着他。卡麦克一路拖着他唤作“猪贝蒂”的雪橇前行。一个多月前出发时,猪贝蒂装载120公斤的补给品,绝大部分是粮食。如今补给品只剩下30公斤不到,可是由于他体力大失,雪橇拖起来感觉和出发时一样沉重。他怀疑双脚已经冻伤,却无法脱下靴子检查,因为靴子一旦脱下,脚就会肿起来,靴子便穿不回去。很多长途跋涉的旅人都是因此而赔上性命的。卡麦克已经马不停蹄走了四十几个小时。终点是位于南极点的美国研究站,现在已非常接近,感觉就在眼前,但他不确定这会不会又是幻觉……卡麦克一年前曾踏上同样的旅程,当时连续数周遭遇无情的暴风雪,逼得他只好求救。半途而废对他而言是奇耻大辱。“失败的感觉一直跟着我,”身高1米90、光头的卡麦克说,“从我获救的那一刻起,这种感觉便挥之不去。”唯一的解脱之道就是再试一次,而且这一次,他把目标设在刷新世界纪录上。卡麦克尝试在无外力援助之下,也就是途中没有粮食空投、不接受医疗,也不用动物拖拉雪橇,独自从南极海西岸走到1100千米之外的南极点。历来完成这项壮举的不到12人,一旦成功,卡麦克将是美国的第一人。而他设定的目标不仅于此,还想打破由英国女冒险家汉娜?米肯德保持的单人跋涉最快纪录——39 天9小时33 分钟。 2008 年11 月12 日,卡麦克开始二度跋涉时,虽然正值南极的夏季,但气温仍低至摄氏零下35度。他用胶带贴在颧骨和鼻子上,减轻风霜的冲击,还戴上毛线帽和护目镜,双脚则绑在越野滑雪板上。最后,卡麦克把猪贝蒂的拖绳套在肩上,启程了。谁知一开始就不顺,卡麦克遇到的第一个上坡毫不留情地绵延了91千米。斜坡使得时速104千米的强风威力更显强大,简直可以把人肺里的空气完全榨光。即使这样,他仍决心要走下去。走不到两星期,卡麦克已落后米肯德的进度80千米。于是他重新配速,把行程从每天走7 段路、每段路走70 分钟,增加到每天走10 段路,目标是一天挺进31.52千米,以期赶上进度。然而人算不如天算,不久卡麦克最担心的事情就发生了。在南极大陆,大自然会设下陷阱。一些碎冰堆积在地面裂缝的一侧,最后横跨裂缝,形成一座看似坚固的“桥”,遮住下方蓝色的无底深渊。卡麦克踏上一座这样的桥,立即感到脚下的地面裂开了。幸好他攀住突出的岩架爬了上来,才没摔死。那是他最接近鬼门关的一次,而当时不过上路的第4天。麻烦像雪一般纷至沓来。护目镜上防冻的合成橡胶,此时也扛不住寒冷,变得硬邦邦的,摩擦着鼻子;他的脸颊更因受冻而肿得老大。休息时,卡麦克除了睡觉就是吃东西。每天早晨,他狼吞虎咽地吃下1000卡路里的麦片粥,以及850 卡路里的薄荷巧克力馅饼和香肠。食物能让身体保持暖和,所以每次休息他都会进食。他一天摄取8000卡,消耗的却有12000 卡,两者的落差使他一天减轻将近半公斤。在距离南极点128千米时,卡麦克的GPS故障了。指南针只能指向磁南极,而磁南极距离目的地有数百千米之遥。因此,卡麦克只能凭感觉和GPS最后一次显示的方位,确定前进的方向。现在卡麦克的肌肉已失去弹性,像松弛的绳子挂在骨架上。连日来他因肺部组织冻伤,一直咯血。幻觉就是打那时开始的。他看到亲人,而研究站像一个小点,出现在远方。他面临生死攸关的选择:冒着随时倒下不起的风险,拖着雪橇继续前进?还是丢下沉重的猪贝蒂,加快速度一口气走到研究站?最终,卡麦克决定孤注一掷,他丢下猪贝蒂和上面的全部补给,向远方那个不知是幻觉还是真实的研究站冲刺。“我会回来找你的,”他对猪贝蒂说,“我不会把你扔在这里的,我会回来的。”事实证明,他的决定是正确的。2008 年12 月21 日这天,卡麦克连续跋涉47小时后,终于踏上南极研究站宽阔的飞机跑道,触碰到了南极点的标志,为他的旅程画上句点。卡麦克以39 天7 小时49分的用时成功改写了纪录,比米肯德快了近两个小时。而在他到达的第二天,南极起了风暴,之后几天的能见度极低。研究站的工作人员说:“在那种情况下,卡麦克绝对看不见研究站,好在他及时到达了。”大概这是上天对这位勇者的眷顾吧。#地球最冷的地方在北极还是在南极#一般说地球上最冷的地方是在高山之巅和极地区域。但在南北半球和不同地区也不尽相同。专家认为,亚洲最冷的地方,既不在北极点,也不在北极圈内,而是在西伯利亚东部的奥伊米亚康。奥伊米来康在1885年2 月以-67.7℃的正式记录获得北半球“冷极”的称号,1964 年1月又以-71℃的低温打破了原有的纪录。北半球的“冷极”为何不在极点上,而在其南侧的地方呢?这是因为奥伊米亚康是西伯利亚冷高压长期盘踞的地方,周围的地形又属盆地,促进了冷空气的聚积和辐射冷却。而北极圈内为北冰洋,尽管它上面有海冰覆盖,但仍有热量从冰下传向冰上的低层空气,致使气温反倒比奥伊米亚康高。在北美洲,由于陆地面积不如亚洲大,加上山脉呈南北走向。因此那里的冷高压不如亚洲强盛,并且它可以无阻挡地向南伸展,致使北美冬天的寒冷程度稍逊于亚洲。同时,由于北冰洋对气候的调节作用,最冷的地方也像亚洲一样,不在纬度更高的北冰洋沿岸,而在稍南的内陆冷空气易堆积的谷地。例如,育空谷地的极端最低气温为-63℃。在欧洲,最冷的地方自然是格陵兰岛。那里纬度高,地势高,地面为冰原覆盖,气候终年严寒,其中埃斯密特地区的极端最低气温达-65℃。从全球来看,最冷的地方并不是在北半球,而是在南半球的南极洲。那里终年被厚厚的冰雪覆盖着,其平均积雪厚度为1700米,太阳射来的能量3/4 被反射回空中,地面的温度很低。 1960 年8 月24日,测得的气温为-88.39℃可见,地球上的“冷极”应在南极大陆。 北极神秘墓葬“绿色和平”北极气候考察团队在格陵兰汉博尔德冰川南部登岸考察时发现三个年代不明的神秘墓葬。这些墓葬位于冰川入海口前的一小片苔原湿地之上,由西向东一字排开。中间的主墓长约1.5米,宽不到1米,边缘由岩石堆砌而成,结构十分完整。而东西两侧的墓葬相对较小,四周长满根茎为红色,花朵为黄色的不明植物。三个墓葬上均未见刻有任何文字或图形。由于气候考察团队中没有考古方面的专家,未能判断墓葬的年代。汉博尔德冰川位于格陵兰岛西北角,北纬79°极端寒冷的地带,为什么会在这里发现墓葬?曾经10次到达北极点的国际顶尖极地探险家埃里克?菲利普斯表示,汉博尔德冰川气候条件极其恶劣,方圆百里无人类居住,所以这些肯定不是附近土著人因纽特人的墓地。“据我估计,这是前来探险或者捕鱼的人不幸遇难,同伴将其安葬于此。”埃里克?菲利普斯说。
书摘插画
插图

 中小学校园科普系列(小学版)——惊险极地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