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与英汉熟语比较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比较文化学 > 中西文化与英汉熟语比较研究

  • 版 次:1
  • 页 数:229
  • 字 数:316000
  • 印刷时间:2007年12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811047912
  • 丛书名:跨文化研究丛书
作者:王小凤 著出版社:西南交大出版时间:2007年12月 
内容简介
中西文化是世界上存在时间最久,也是*生命力的两种文化。它们发源不同,特征殊异,同时互补性也很强。这两种文化从平行前进,到相互疏离,再到接触与融合,经历了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最后要达到真正的相互交融,需要很多学者为此付出艰辛的努力,使两种文化的对比研究从象牙塔里走出去,为广大文化交流的参与者和语言的使用者服务。
王小凤教授正是这样一位孜孜以求的学者。2004年她出版了《英汉词语文化与翻译研究》,现在又有幸第一时间拜读了她即将付梓的《中西文化与英汉熟语文化比较研究》手稿。可见她在研究中西文化对比方面投入了不菲的精力,研究范围从英汉词语扩展到英汉熟语的对比,研究视野正在向纵深扩展。
细阅本书,我们发现作者从多元文化的视角审视了中西文化的渊源与演变脉络,并且指出了这两种文化在全球化、网络化的环境下的发展趋势,尤其是从跨文化意识的角度,审视了网络文化与网络交际,这是任何个人,特别是文化研究学者必须面对的新课题。
作者简介
王小凤,女,中共党员,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外国语言文学专业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湖南省翻译学会和语言学会会员,主要从事翻译理论和实践及中西文化比较研究。 至今已从事英语教学二十六年,近几年来已出
目  录
上编 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节 语言与文化
一、语言概述
二、语言的文化性
三、文化的结构
第二节  “文化”词源考察及其界定
一、“文化”词源考察
二、文化的界定
第三节 文化类型新论
一,元文化
二,原创型文化
三,衍生型文化
第四节 网络文化及其精神实质
一、网络文化的文化背景及其走向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上编 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节 语言与文化
  一、语言概述
对于什么是语言,古今中外的许多学者都试图作出自己的回答,所下的定义可谓难计其数,其中也不乏精辟、睿智之论。20世纪以来最具代表性的有Humboldt的语言心灵论,即语言是建构思想的工具;Sapir的语言功能论,即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Sausure的语言结构论,即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Chomsky的语言心理论,即语言是人脑中一种特有的能力机制;Meillet的语言社会论,即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等。现在看来,以上定义虽都有深刻的意义,但又存在片面性,因此,迄今也没有一个为所有人都接受的结论。
从语言学角度看,符号性、工具性和信息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
语言作为物质的载体,从本质上讲是形式和内容相结合的符号系统。语言的符号性体现在词语的符号性质上。任何符号都具有物质性、表义性和约定性等工作共性。物质性是符号的基础,符号脱离了物质就不可能存在:表意性是符号的功能,也是符号的灵魂,任何符号都表示一定的意义,符号一旦失去表意功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约定性是符号的表象,符号表示一定的意义,是由使用符号的人约定俗成的。语言作为一种符号,同样具备上述特征。所不同的是,语言符号更复杂,它是由一定规则组成的一套复杂的符号系统。现代语言学把语言划分为音、形、词、旬等若干不同的层级。
就其功能性而言,语言不仅是一个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还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其本质特征在于它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思维工具和信息工具。作为交际工具,语言被人们用来交流思想、记载思维活动和认识活动的成果。没有语言,人们不仅不能进行社会交际,也无法进行理性思维活动。因此,可以说,语言的交J际功能和思维功能是一个统一体——语言作为思维的介质和物质形式,在人类交际过程中起着使思维成果“物化”的作用;而作为人类交际和思维工具的语言,自然就成为传递信息的主要工具。
信息是借助符号的有序集来发送、传递、接收、存储、改造消息或音信的。语言是最为理想的有序符号集,可以用来传递一切信息,表达人类思维、意识、知识的所有内容。
  ……
书摘插画
插图

 中西文化与英汉熟语比较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