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讲国学(全两册 胡适&王国维讲国学)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中国文化 > 大师讲国学(全两册 胡适&王国维讲国学)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5年09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23802730
作者:季风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有限公司出版时间:2015年09月 
编辑推荐
胡适是一个书生,说不好听一点,就是一个书呆子。举一小事称,胡适一次会议前声明要提前退席,会上忽而有人谈到《水经注》,胡适之先生立即精神抖擞,眉飞色舞,口若悬河起来,乃至忘了提早退席这件事。
——季羡林

    对于这样一个启蒙式的人物,既不能用中国传统经师的标准去衡量他,也不能用西方近代专业哲学家的水平去测度他。他在西方哲学和哲学史两方面都具有基本训练则是不可否认的。这一点训练终于使他在中国哲学史领域中成为开一代风气的人。
——余英时

胡先生,和其他的伟大人物一样,平易近人。‘温而厉’是**的形容。我从未见过他大发雷霆或盛气凌人。他对待年轻、属下、仆人,永远是一副笑容可掬的样子。就是在遭到挫折侮辱的时候,他也不失其常。‘其心休休然,其如有容。
——梁实秋
适之先生的是紧紧的关着门,门上粘一条小纸条道:“内无武器,请勿疑虑。”这自然可以是真的,但有些人——至少是我这样的人——有时总不免要侧着头想一想。
——鲁迅

 
内容简介
胡适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学者。其对国学的通彻见解,让他人恐之不及。本书全面收录了胡适先生最精华的国学理论,结集了多篇胡适先生在国学领域的不同文章,其内容更是涉及诸子百家、文学等多个领域,为读者更好地了解国学理论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与参考。市面上关于国学课的书籍有很多,但关于胡适先生国学课的书籍却很少,而同类书的销量均不错,相信本书的出版一定可以将“胡适讲国学”这一理论特点更好的发扬光大,从而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选取王国维国学思维的经典解读,对历史、美学、哲学、文学、戏曲、古史地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以大师的角度关照华夏文化,文中处处显现学术之光,详尽展现国学之深厚底蕴。本书是一部国学经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传世之作,思考和表达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其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财富。


作者简介
季风,主要从事国学类的研究与创作。先后出版过《北大国学课》《功臣的非正常死亡》《轻松学国学》等图书,深受读者喜爱。《北大国学课》自2013年3月出版以来,连续加印十余次,名列全国历史类畅销榜前五名,新世界出版社2013年畅销榜第3名,2013年度全国最畅销的历史读物之一, 2014年最畅销的国学类图书。

目  录
胡适讲国学 1
前言 1
第一章 胡适谈儒学:修仁以为己任 3
1.什么是“做圣”与“率性”? 4
2.胡适眼中的儒圣——孔子 7
3.胡适眼中的儒家发展史 10
4.儒家孝义真的是吃人的礼教吗? 13
5.儒家的孝道在如今还有什么用? 16
6.孔子死后为什么两三代里不曾出一个拔尖的人物 19
7.胡适的实用主义与儒学有关? 23
8.胡适借鉴了哪些儒学方法论? 26
9.为什么胡适说儒学有“苏格拉底传统”? 29
第二章 胡适谈道学:道法自然可行也 32
1.胡适:道家是中国哲学的集大成派 32
前  言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一大主将,胡适在中国近代学者中的成就十分突出。他不仅是中国史上首位推广白话文与新体诗的学者,还是第一个用西方学术工具来系统研究中国传统哲学的人。他一生涉猎广泛,对哲学、史学、文学、教育学等领域都有很高的造诣。他的《中国哲学史大纲》等著作,开启了中国现代学术研究范式的先河。
胡适曾被不少人当成“全盘西化论”的代表。因为他不仅用西方学术工具“解构”了中国传统文化,还多次撰文呼吁人们“反省”传统文化的深重“罪孽”。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一个误解。
诚然,胡适对国学的研究是一次对清朝传统学术的叛逆。他在“科玄论战”中坚定地站在“科学派”一方,反对鼓吹“中体西用”的“玄学派”。他始终致力于推广白话文,颠覆文言文。他在新文化运动期间与大多数人一样高呼“打倒孔家店”。但是,他破坏旧文化,却并非完全抛弃国学。相反,他所做的努力实际上依然是为了复兴国学。
胡适曾在《新思潮的意义》一文中提出了复兴国学的路线图: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
胡适在《口述自传》中再次强调:“中国的文艺复兴有四重目的:一、研究问题,特殊的问题和今日迫切的问题;二、输入学理,从海外输入那些适合我们作参考和比较研究的学理;三、整理国故(三千年来支离破碎的古学,用科学方法作一番有系统地整理);四、再造文明,这是上三项综合起来的最后目的。”

 大师讲国学(全两册 胡适&王国维讲国学)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