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俗之间--西双版纳傣族赕佛世俗化的人类学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宗教 > 圣俗之间--西双版纳傣族赕佛世俗化的人类学研究

  • 版 次:1
  • 页 数:331
  • 字 数:350000
  • 印刷时间:2008年06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222054868
  • 丛书名:当代中国人类学民族学文库
作者:龚锐 著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年06月 
内容简介
西双版纳过去一往情深地寻找天国宝座的那些傣族信众,正在被现代物质文明的温情所指使;守望精神家园的信徒,也正成群结队地走在通往世俗乐园大道上。神圣与世俗在当下的西双版纳傣族社会中已经走得很近了,以至于我们难以界定其各自的疆界。
本书分11个章节,对西双版纳傣族赕佛世俗化的人类学进行了研究,具体内容包括西双版纳傣族南传佛教与赕佛消费、西双版纳傣族赕佛消费与佛寺、西双版纳傣族赕佛消费中的行为与仪式、西双版纳傣族南传佛教与原始宗教在赕佛消费中的交融等。该书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在全球性宗教世俗化的大背景下,上帝和佛祖似乎已不复存在。神和佛的远去,带走了人们的精神童话,留给人们的是一个巨大的惊叹号和在这个惊叹号面前的无序与精神恐慌。然而,在一次又一次造神运动和捣神狂潮中,上帝并没有在真正意义上死去。人们反叛上帝,并不仅仅在于上帝的虚幻和无稽,而在于上帝至高无上的权威和无所不能的法力。同样,人们祈求神与佛,亦出于相同的缘由。
作者简介
龚锐,1960年生,法学博士,教授。现为贵州民族学院旅游学院院长,贵州民族学院学术带头人,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在站博士后。长期从事文化人类学、旅游人类学、民族文化学的研究。其主要著述有:《西双版纳傣族宗教生活的世俗化倾向》、《南传佛教与原始宗教的
目  录

导论
一、再论神圣
二、定义世俗化
三、关于神圣与世俗交融的理论假设
四、宗教消费经济研究的视野
五、与本选题有关的研究现状
六、田野点的选择与背景
第一章 西双版纳傣族南传佛教与赕佛消费
一、南传佛教在西双版纳傣族地区的传播与流变
二、西双版纳傣族南传佛教中的赕和赕佛消费
三、西双版纳傣族南传佛教的世俗化进程
第二章 西双版纳傣族赕佛消费的类型及赕佛的功能
一、节日、仪式与赕佛的类型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 西双版纳傣族南传佛教与赕佛消费
  一、南传佛教在西双版纳傣族地区的传播与流变
 南传上座部佛教亦称南传佛教或小乘佛教。南传佛教何时传人西双版纳傣族地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归纳起来有学术界的推论和考证,也有民间流传的说法。
  王海涛所著的《云南佛教史》中称:“南传上座部佛教人滇时间较之大乘佛教要晚得多,大约在公元7世纪,首先由泰国勐润经缅甸景栋传入西双版纳地区。”
  王懿之所著的《民族历史文化论》中称,南传佛教早在公元前三四世纪就传人到了西双版纳一带。其根据是,王先生1981年到西双版纳进行傣族社会历史调查时,在勐海县看到一份傣文佛经《帕萨坦》。此经记载:公元前545年6月15日,释迦牟尼在印度毗舍离城拘施那伽圆寂。在涅槃前,其弟子就到缅甸西双版纳等地传播佛教。后王先生又根据傣文史料和其他有关史料实地调查,“认为南传佛教传人西双版纳应该是在公元前三四世纪,释迦牟尼及其弟子就曾到东南亚及我国西双版纳一带传过教。公元前后,佛经、佛教相继传人,并先后在景洪、勐龙、勐海等地建盖了佛寺和佛塔,最后才从景洪逐渐传到勐腊等地”。
  郑鹏程、丁波编著的《中国宗教流变史》称:“早在公元7世纪初上座部佛教就从缅甸孟族地区传人中国云南的西双版纳地区。但那时的佛经主要靠口传心授的方式流传。13世纪以后,上座部佛教进一步由泰国传入,同时,傣族人民根据巴利文创制了自己的文字,能够将巴利语佛经用傣文字母书写在贝叶上。这使得上座部佛教在西双版纳地区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并向云南其他地区传播。”
  ……

 圣俗之间--西双版纳傣族赕佛世俗化的人类学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