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感悟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军事 > 政治 > 时代感悟

  • 版 次:1
  • 页 数:277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09年09月01日
  • 开 本:大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807355861
作者:沈者寿 著出版社:西泠印社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时间:2009年09月 
编辑推荐

     时代的潮流总是若明若暗地在影响着甚至于左右着我们的生活。对于时代的变革和演进,时局的变化和发展,人们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新旧观念的撞击和利益的博弈,我总是会有意识地给予关注和思考…… 本书即是作者关注和思考的结晶。

 
内容简介

     作者把这本集子命名为《时代感悟》,是因为越来越感受到时代的潮流总是在若明若暗地影响着甚至于左右着我们的生活。 如今,我们身处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科技高新化、文化多元化、政治民主化的大变革时代,每天耳闻目睹许多新思想、新概念、新信息、新创意、新事物,真是令人目不暇接,感慨万千。作者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所悟记录下来,借此以自励自勉,使自己的思想理念跟进时代的脚步,同时也为这个改革开放年代的曲折发展作了一个小小的佐证。

作者简介

     沈者寿,浙江上虞人。曾任中共杭州市委常委兼秘书长,中共杭州市委副书记,杭州市政协党组书记,杭州市政协常务副主席。 在多年的领导工作中,注重学习、调研和思考,心织笔耕,先后出版《大潮回声》、《大路寻踪》、《大题小作》等政论性著作。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政协报》、《工人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及《浙江日报》、《联谊报》、《杭州日报》等多家报刊上发表时评、散文和理论性文章。其论理深入浅出,文笔流畅犀利,文风质朴清新。 《光明日报》曾以“甘为书生作人梯”为题,介绍他与知识分子赤诚相交、热心办实事的感人事迹;著名报告文学作家陈祖芬在《文汇报》上以“仁者寿而康”为题,娓娓道出他古道热肠、助人为乐的动人故事。

目  录
篇一  时政评说
  切莫误读了“和谐”
  学会妥协
  “听到真话难”的背后
  利益追求与无私奉献
  社会公平也是硬道理
  改革的反思与启迪
  学会独立思考
  不可误读“不折腾”
  可敬的钟南山
  可贵的独立人格
  时代悄悄地在变
  我读李敖
  “逯军现象”之三问
  “保8”也得讲科学
  为政之道在透明
  弘扬时代精神
篇二  转换脑筋
  世纪伟人邓小平
  与时俱进者为俊杰
  我们现在需要更新哪些旧观念
  改革:在新旧观念的撞击中挺进——忆娃哈哈兼并“杭罐”厂的台前幕后
  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
  最重要的是思想理念的与时俱进——30年改革开放的点滴感受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重要问题——兼论共和国60年历程的经验与教训
  掌握邓小平理论的真谛
  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繁荣文艺十要
  “创文化名城”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创文化名城”访谈录
  提高市民文明素质的几个重要问题
  知识经济与科教兴国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思路要转变
  极好的时机,关键的一步
篇三  心理和谐
  提倡慢生活
  你想青春常驻吗?
  学会欣赏人
  难得平常心
  今天你读书了吗?
  郑筱萸悲剧的警示
  漫谈“放得下”
  要把心理素质作为评估人才素质的一个重要依据
  提高公务员素质的一个重要问题
  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评价自我
  看淡财富看淡权力
  学会尊重人和宽容人
  科学地对待工作与生活
篇四  心灵感悟
  永远的母校
  旅欧碎想
  解悟姜东舒的曲折人生
  大爱无边仁风无声
  最美是简朴
  谢晋的人格令人敬
  你敢自认“无知”吗?
  杭州的威尼斯
  读《在西藏的日子》
  做一个称职的秘书
篇五  附录
  2002立春的信
  仁者寿而康
  甘为书生作人梯——杭州市委原副书记沈者寿与知识分子交往实录
  思想者的探索心路——读沈者寿同志《大题小作》等三部著作
  思想者的力量
  我心目中的父亲
前  言
跟进时代的脚步 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已有七年了。由于在几十年的工作生涯中养成的习惯,对于时代的变革和演进,时局的变化和发展,人们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新旧观念的撞击和利益的博弈,我总是会有意识地予以关注和思考。有时候感到有话要说,就有感而发,陆陆续续撰写了几篇小文章,发表于报纸、杂志和网络上。这些文字,虽说不上是振聋发聩之新论,也不见得是建设社会之妙方,但毕竟也是对社会在剧变中的点滴感悟,传导了伟大时代在变革中前进的足音。所以,抱着鸡肋难舍、敝帚自珍的心态,就结集出版了。连同早几年在工作岗位上出版的《大潮回声》、《大路寻踪》、《大题小作》,这算是第四本集子了。我把这本集子命名为《时代感悟》,是因为越来越感受到时代的潮流总是在若明若暗地影响着甚至于左右着我们的生活。人们常常感叹是上苍安排了自己的命运,其实不是,这是时代巨流的作用,往往是时代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邓小平这样叱咤风云的人物,只有在20世纪中国这样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才会应运而生。如果他们出生于17世纪、18世纪,那就绝不是我们今天心目中的孙、蒋、毛、邓了。时势总是比人强。历史上的大人物智慧再高,权威再强势,尽管可以推进或延缓历史发展的某一段进程,但他们终究改变不了历史演进的总方向,他们本身也摆脱不了时代潮流的裹挟,不知不觉地被时代潮流推着走,他们的认知、思想、情操也总难以超脱于时代的局限。我出生于抗日战争爆发后的第二年。待到十二岁朦胧懂事那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诞生。到了20岁出头离开校门走向社会的时候,“大跃进”、大办钢铁、人民公社化运动正在中华大地风起云涌,如火如荼。随之而来经受了三年经济严重困难的灾难。接着就是“四清”运动和真正是“史无前例”的十年浩劫。“大快人心事,揪出‘四人帮”’。长期政治压抑、生活困苦的日子终于熬出头了。此后我从“不惑”到“天命”再到“耳顺”之后的30年里,正好遇上了改革开放、中华复兴的好时光。这是人生旅途中十分难得的幸运和机遇。回首这七十余年一路走来,见过了各色人等,尝过了不少酸甜苦辣,得失、成败、祸福也都有所领教了,这宝贵的人生经历,多少有助于今天从深处观察社会、思考人生。如今,我们身处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科技高新化、文化多元化、政治民主化的大变革时代,每天耳闻目睹许多新思想、新概念、新信息、新创意、新事物,真是令人目不暇接,感慨万千。我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所悟记录下来,借此以自励自勉,使自己的思想理念跟进时代的脚步,同时也为这个改革开放年代的曲折发展作了一个小小的佐证。这就是出版这本集子的由来和初衷吧!沈者寿 2009年7月1曰于栖霞岭寓所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切莫误读了“和谐”有民众结队上访,到场做劝导工作的官员说:“现在中央号召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希望大家识大体、顾大局,相信党和政府,不要再来上访,还是早点回去,到当地再研究解决问题。”某单位领导班子开会议事。有一成员发表异见并对主持者的一些不公正做法提出批评。主持者最后强调说:“作为领导核心内部,不应有杂音,我们应当保持思想上的高度一致,要像爱护眼珠那样,维护领导班子的团结和谐。”大家面面相觑,会场鸦雀无声。从字面上看,上面这些话语似乎并无大错。但一联系语境,显然是这些官员把“和谐”作为抑制民众呼声、压制党内民主的“挡箭牌”了。这其中的猫腻,就是对“和谐”的本质、内涵作了有意无意的误读,甚至是作了偷梁换柱、本末倒置的歪曲。什么叫“和谐”?“和谐文化”、“和谐社会”从何而来?我们不妨先听听从前中外哲人们的见解吧: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齐景公问晏子,何谓“和”?晏子答日:“‘和’者,就像浓浓的肉汤,厨师要用水、火及醋、肉酱、盐等诸多烹饪的不同佐料加以调味,使酸咸适中,味道可口。君臣关系也是这样,君主肯定的东西,如果有不对的,臣子应该把反对意见贡献给君主,使君主能做出正确的决定;君主否定的东西,如果有对的地方,臣子应该把其有道理的意见贡献给君主,以便让他能够改正错误,这样社会就稳定,不冒犯人民,使民众不会因为怨恨而产生叛逆的想法。”听了晏子的话,齐景公恍然大悟!那么何谓“同”呢?晏子说:“如果君主说的话,做臣子的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句句都是随声附和,那好像用水调和水,淡而无味,有谁愿意喝呢?”所以,如果“去和”而“取同”,不准有不同意见、不同风格,“朝政就一定会衰落”。19世纪初期德国有位古典哲学大师叫乔治·黑格尔,他曾经用辩证法论证了“和谐”,说:“对立的东西产生和谐,而不是相同的东西产生和谐。”这就是说,和谐从对立中来。和谐文化,和谐社会,和谐世界,都是从不同的需求、不同的声音即从多元的利益、多元的思想中,经过反复沟通、反复博弈,达成妥协、取得共识共赢后才出现的一种新气象。在上个世纪50年代,毛泽东曾希望我国出现“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应当说,他这个见解和设计,与历史上“和而不同”的论点是基本一致的。可惜,过了没多久,在全国范围连续发动了反右派、反右倾机会主义等政治运动直到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结果不仅未能造就他老人家期望的那种“生动活泼”的和谐政治局面,反而造成全国上下人人自危、万马齐喑、政治冤狱遍布华夏,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这个教训实在是太沉重、太深刻了。问题已经很明白。构建和谐社会,除了要有较好的物质基础,确保民众有活干、有饭吃、有衣穿而且生活不断得到改善外,更要有确保社会公平正义和民众享有民主自由权利的民主政治制度,让民众有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让党内党外能按照多数人的意志,对国家和地方的大事作出决策与决定。这才称得上是“和而不同”,才称得上是和谐社会。结论是:噤若寒蝉、鸦雀无声背景下的“一致认为,,、“一致同意’:绝不是和谐政治而是专制政治;七嘴八舌、议论风生、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基础上形成的共识和意志,才是和谐文化、和谐政治。总之,先有发扬民主之因,后有社会和谐之果。这个因果关系不可颠倒,不可误读!学会妥协 妥协,是人类文明进步、社会繁荣发展的助推器和减灾器。 国与国之间学会妥协,就能给世界和地区带来和平与发展;企业之间学会妥协,就能给双方带来合作与双赢; 领导班子成员之间学会妥协,就能给团队带来合力和凝聚力;家庭成员之间学会妥协,就能使家庭免于破裂、促进和睦、保持亲情和温馨!妥协就是求同存异,妥协就是除弊存利,妥协就是寻找双方利益的结合点,妥协就是从照顾对方利益中获得自己的利益。所以,妥协是一种高智慧、高艺术,也是一种高境界!曾经有伟人引用《红楼梦》里林黛玉的“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的名言,借以论断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两大阵营的冲突、斗争之不可调和,不可妥协,而只能是“你死我活”!这大概与冷战年代的国际背景很有关系吧。现在情况变了,世界已经朝多极化趋势发展,我们的思维、理念和政策也随之作很大的调整。正如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如是说:“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我们主张维护世界多样性,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性”,还明确强调“世界上各种文明、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应彼此尊重,在竞争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请留意!对原来一直认为对立的不可调和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不仅不再主张要谁压倒谁、谁吃掉谁,而且还要相互“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呢!这就是多元融合的思维,这就是妥协的理念、妥协的精神!我们对香港采取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终于不花一枪一弹和平地收回对香港的主权,又经过这十年的实践检验,证明这个方针真是一着高招,而这种高智慧和大气魄,就源于“妥协”的精神。P10-12

 时代感悟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