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楼》悟事理

当前位置:首页 > 成功/励志 > 处世学 > 《读红楼》悟事理

  • 版 次:1
  • 页 数:230
  • 字 数:180000
  • 印刷时间:2008年11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802511071
作者:王然 著出版社:金城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年11月 
编辑推荐
书不光是用来念的,字不光是用来认的字里行间、纸面背后的真学问那可是要悟的!一部《红楼梦》,经久读不厌。不同的时代,读出不同的寓意,不同的价值;不同的境遇,读出不同的感慨,不同的心得;不同的人生,读出不同的情趣,不同的道义。本书作者赶热闹、应时景,把《红楼梦》里的喜笑怒骂,吃喝玩乐;生老病死,人生祸福;花草树木,阴阳命脉;学问经济,荣华富贵等等信手拈来,借题发挥,感悟事理哲学,给人的启示思考趣味无穷。  
内容简介
红楼梦中人选秀活动掀起新一轮红学热,激发了全民热读《红楼梦》。本书作者赶热闹、应时景,把《红楼梦》里的喜笑怒骂,吃喝玩乐;生老病死,人生祸福;花草树木,阴阳命脉;学问经济,荣华富贵;禅道心机,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礼俗节令,一应大事小事,雅事俗事,信手拈来,借题发挥,感悟事理哲学,给人的启示思考趣味无穷。
作者简介
王然,高级记者,荣获第二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称号。曾先后出版《事业,没有休止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温馨的记忆》(警官教育出版社)、《人生只有三天》(长征出版社)、《人民至上》(人民日报出版社)等7本著作。
目  录
事理哲学——俗读《红楼梦》札记
侃爷演说荣府事
[一字画人]看佳丽
红楼谈官
医学道理
贵人好忘事
谈禅论道说情缘
修身养性遵循有度
觉悟有道
苦口婆心说读书
教化向善
至情至理谈教育
酒席饭局事
谋事成事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事理哲学——俗读《红楼梦》札记
一部《红楼梦》,经久读不厌。不同的时代,读出不同的寓意,不同的价值;不同的境遇,读出不同的感慨,不同的心得;不同的人生,读出不同的情趣,不同的道义。
鲁迅先生评点《红楼梦》说: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闺秘事。鲁迅先生没有说平民百姓从《红楼梦》里看见了什么。
专家学者们对《红楼梦》的评说也颇多。但也少见从平民百姓的视角归结一二。由此来看,过去平民百姓对读《红楼梦》是不是没有那么大的热情?
时下的红楼梦中人选秀活动,掀起了新一轮红学热,一次社会性的红学热,一次平民大众关切的红学热。热读《红楼梦》,热评红楼书,热说红楼事,热推红楼菜……《红楼梦》再也不只是文学经典了,而是中华文化的一个品牌。红楼文化效应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激发平民百姓热读《红楼梦》的新潮就是其中之一。
于是,就有了怎样读《红楼梦》的“教诲”。什么艺术尊重,什么缩短差距,什么科学态度,什么什么观念,如此等等,一句话,“教导”读的人要怎么怎么样。对此,我就不大苟同,也不大理解。怎么读书是人家的选择,为什么要乐于去干涉别人的读书喜好,去指划别人的读书选择,去虐待别人的读书精神?在《红楼梦》的开篇里,空空道人访道求仙,从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经过,见那块“无才补天顽石”幻形人世,被携人红尘的故事,“意欲闻世传奇”,遂向石头质疑道:既无朝代可考,又无大忠大贤理朝廷治风俗的善政,“我纵然抄去,也算不得一种奇书”时,石头回答:“我不过只取其事体情理罢了,又何必拘拘于朝代年纪哉!……只愿世人当那醉余睡醒之时,或避事消愁之际,把此一玩,不但洗旧翻新,却也省了些寿命筋力,不更去谋虚逐妄了”。曹雪芹写这本书,本就“只取其事体情理”的意思。就大众读者而言,照此读去,能够知事明理,懂得些生活无处不在的事理哲学,那也是福气了。
我读《红楼梦》,就很有些这种意味。一是赶热闹,应时景。二是茶余饭后的消遣致趣,随意读去,全不顾及通篇整书,大局事体。只是就事说事,就理说理;只是就理想事,就理评事。读到哪里,有思有想即发,想到什么就记,想说什么就写,得到启示就以为是收获,有了感悟就以为是见解……如此读来,记下,写出;其书中事体道理必有许多互相矛盾处,于是,就把这些矛盾以为是一种浅近的哲学道理。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嘛。辩证地看事物、想事情,也可说是沾上些事理哲学的边儿。由此来看,我顶多只读出了些不着边际的闲思暇想。
譬如对《红楼梦》的理解,专家读出的是学问,我等读出的是俗理。在专家眼里,《红楼梦》是文学经典,是一部反映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百科书;在我等眼里,不就是写几个富贵家族的家里家外事?各色人等哭、笑、怒、骂,悲、喜、狂、癫,痴、傻、娇、醉,善、恶、忠、义的人生世态?
尽管平民百姓的品读闲趣,玩味不出《红楼梦》的艺术真谛,但对《红楼梦》家里家外事所寓含的事理哲学,却也有些自己的见地。
书摘插画
插图

 《读红楼》悟事理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