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管理公共化研究--基于新公共管理视角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财政税收 > 税收管理公共化研究--基于新公共管理视角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08年11月01日
  • 开 本:大32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09510438
作者:王志荣 著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一出版时间:2008年11月 
内容简介
本书首先进行了理论分析,在得出新公共管理理论在我国具有一定的适应性结论和明确税收管理公共化内涵的基础上,从新公共管理理论中探寻税收管理公共化的着力点和契合点,“顾客导向”所包含的契约关系下的权利义务平等经济主体关系以及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成为我国税收管理公共化的两个逻辑起点,并诠释了新公共管理理念下我国税收管理公共化的六个基本取向。还从心理、收益和成本等三个视角揭示了税收管理公共化对促进税收管理目标(即纳税遵从)实现的重要意义。
随后对我国税收管理公共化的发展与现状及其成因进行探讨和剖析。把我国税收管理公共化的发展历程分为“基本空白阶段”、“探索起步阶段”和“逐步发展阶段”等三个阶段,目前我国税收管理所处的逐步发展阶段与税收管理的公共化还有很大的距离,税收管理目标和职能错位、纳税人激励错位、纳税服务层次低下以及税收业务流程和机构不合理等问题大量存在。这些从根本上可以归因为我国公共财政制度尚未真正建立、纳税人权利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政府缺乏正确的课税观念以及纳税人缺乏正确的纳税观念等四个方面的直接原因和经济体制和历史文化等深层次根源。
作者简介
王志荣,1973年7月出生,福建省长乐市人,经济学博士。1995年毕业于厦门大学财政学专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2002年获厦门大学经济学硕士学学位;2004年考取厦门大学公共经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师从于我国公共财政论的代表人物、著名财政经济学家张馨教授,2007年获经济学博士
目  录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的意义
1.2 税收管理以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1.3 国内外税收管理研究综述
1.4 研究思路、篇章结构和研究方法
1.5 主要创新和不足
第2章 新公共管理理论及其在我国的适应性分析
2.1 新公共管理理论概述
2.2 新公共管理理论在我国当代税收管理的适应性分析
第3章 税收管理公共化的理论分析
3.1 税收管理公共化含义解读
3.2 税收管理公共化的逻辑起点之一: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顾客导向的分析
3.3 税收管理公共化的逻辑起点之二: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基础的委托一代理关系的分析
3.4 新公共管理理念下我国税收管理公共化的基本取向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2章 新公共管理理论及其在我国的适应性分析
2.2 新公共管理理论在我国当代税收管理的适应性分析
新公共管理是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在西方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的出现代表了西方各国行政改革的普遍发展方向。而且,新公共管理指导下的政府改革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西方国家的政府治理水平,促进了各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随着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新公共管理改革的浪潮必将波及世界,中国自然也不会例外。新公共管理运动在西方发达国家税务管理中的运用是西方社会政府行政改革的缩影,也大大提高了西方税收管理的水平。但新公共管理理论在我国税收管理中是否具有可行性,必须结合当代中国特殊的行政生态环境对新公共管理模式在当代中国的适应性进行审慎分析。正如著名的公共行政学大师罗伯特·A.达尔在《公共行政科学:三个问题》中论述公共行政与社会环境之间关系时曾得出这样的结论:“对某一民族国家环境中的公共行政管理的作用作出的概括,不能普遍化并运用于不同环境中的公共行政管理。一种原则有可能适用于不同的框架,但是,原则的适用性只有在对那种特殊框架进行研究之后才能确定”。
与西方国家在20世纪后期已相继步入后工业社会和信息时代不同,目前的中国尚处于从前工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的阶段。20世纪后期,与西方后工业时代相适应的新公共管理模式的理念与方法开始传人中国,它在某种程度上与中国市场化的改革方向相契合,加之其在西方发达国家业已取得的成功先例,它引起了许多人的强烈共鸣。中国行政改革开始面临来自传统与后现代的双重挑战,规则与弹性、过程与结果、政治中立与政治回应、公平与效率等一系列对立的价值观念使中国的行政改革处于夹缝之中。中国政府一方面要致力于推进国内从前工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另一方面又要迎接来自后工业社会和信息时代的挑战,中国的行政改革因此呈现出比西方国家更大的复杂性与特殊性。中西方社会发展阶段的差异直接导致了两者在改革面临的基本问题上的不同。
……

 税收管理公共化研究--基于新公共管理视角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