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与中国历史研究 第1辑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史学理论 > 大数据与中国历史研究 第1辑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7年06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胶订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20107617
作者:付海晏 徐剑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年06月 
编辑推荐
《大数据与中国历史研究》第1辑为华中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和历史文化学院共同主办的一份集刊。自2013年开始,华中师范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开始在大数据历史研究以及人才培养方面进行合作,2015年在华中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开设大数据历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基地班,在国内率先开展共同培养大数据与中国历史研究方向的研究生,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李中清院长、李伯重教授已经被聘任为该校兼职教授,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康文林教授通过长江学者客座教授评审。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大数据历史专业开设了诸多较有特色的专业课程,其中“大数据与中国历史”系列讲座系高等研究院、历史文化学院共同举办,每年邀请10余位海内外在量化历史研究、数字人文研究方面素有专长的资深教授、新锐青年学者做专题讲座,本书稿就是部分学者研究成果、演讲稿的结集。
 
内容简介
《大数据与中国历史研究》由华中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和历史文化学院共同主办。自2013年开始,华中师范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开始在大数据历史研究以及人才培养方面进行合作,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大数据历史专业开设了诸多较有特色的专业课程,其中“大数据与中国历史”系列讲座系高等研究院、历史文化学院共同举办,邀请在量化历史研究、数字人文研究方面素有专长的资深教授、新锐青年学者做专题讲座,本书即部分学者研究成果、演讲稿的结集。   
作者简介
付海晏,1975年生,湖北襄阳人。2004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并于同年留校任教至今。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曾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历史系访学。2011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计划。现为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教授,主要从事近代中国宗教社会史、社会经济史、法律社会史研究。自2004年以来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5项,参与并完成国家清史工商人物传、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多项。
目  录
·专题研究·
民国时期社会发展的计量研究与政府统计资料利用【马 敏 陆汉文】
量化数据库与历史研究【梁 晨 董 浩 李中清】
中国历史时期经济总量估值研究
  ——以GDP的测算为中心【倪玉平 徐 毅 范鲁文?巴斯】
从脚注中发现经济史:统泰升档案旧事(1790~1850)【马德斌 袁为鹏】
周学熙实业生涯中的社会网络关系考察【段 钊 谭艳平】
北洋时期基层诉讼的规模、效率及结案方式【唐仕春】

·讲座实录·
大数据与中国历史研究【李伯重】
大数据与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研究【周欣平】
计量史学漫谈【袁为鹏】
近代中国工业化进程中民间资本的地位和作用【朱荫贵】
前  言
发刊词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计量史学在海内外开始受到关注,涌现了一些较有代表性的成果,但是在大数据的背景下,计量史学或定量研究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最近耶鲁大学、清华大学双聘教授陈志武《量化历史研究告诉我们什么?》一文全面阐释了计量史学的重要性。
在海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李中清教授,作为历史学社会科学化的倡导者,也是将社会科学的计量方法应用于分析历史数据的先行者。他和他的研究组把历史的和当代的档案资料、社会调查、家谱、碑铭及口述历史联系起来,创立了世界上数一数二的从18世纪一直延伸到21世纪的大规模个体数据资料。在继此前人口史、经济史计量研究的突破性贡献之后,2012年完成的《无声的革命:北京大学与苏州大学学生社会来源研究(1952~2002)》在《中国社会科学》刊发后引起重要社会反响,次年出版的同名专著以扎实的数据证明了中国的高考制度对促进社会流动和保持社会公平具有积极作用,对今后高等教育领域的改革提供了重要参考。该书出版后,受到俞正声、刘延东等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

 大数据与中国历史研究 第1辑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