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珍惜的30位北大传媒人访谈录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人物合集 > 我所珍惜的30位北大传媒人访谈录

  • 版 次:1
  • 页 数:316
  • 字 数:350000
  • 印刷时间:2008年10月01日
  • 开 本:大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010074061
作者:徐泓 主编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年10月 
内容简介
  昨日未名湖畔书生意气,今朝中国传媒指点江山。30位北大走出的传媒人向你表白,什么是“我所珍惜的”。
  原汁原味的访谈,充满智慧的回答,在这里回顾北大时代求学趣事,一览中国传媒沧海桑田,探讨报刊、影视、网络何去何从。
  完备收录30位传媒人学生时代证件照,著名人像摄影师黑明定格他们的今日风采。
  抚今追昔,值得珍惜,可读可看。
  人物名单:(按音序)
  陈晓海 董倩 康辉 李彦宏 刘学红 刘亚东 卢小飞 吕岩松 聂晓阳 聂震宁 彭波 沈颢 司景辉 孙冰川 唐师曾 汪大昭 汪文斌 王庚年 王利芬 王林 王鲁湘 王求 王烁 吴佩华 许知远 杨迎明 英达 张泉灵 张雅宾 朱玉
目  录
卢小飞:为理想生活的战士
王庚年:以世界眼光人类胸怀传播中国声音
王求:改革是为下一代铺路
王林:时尚杂志的人文派
刘学红:永远不老的“中国青年”
孙冰川:三十年磨励 三十年耕耘
汪大玿: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吴佩华:用心打造“离你最近的报纸”
张雅宾:都市报要有主流话语权
杨迎明:大体育 大情怀
彭波:走在传媒潮流的前沿
陈晓海:用发自内心的热情关注社会
英达:撩动中国笑神经
唐师曾:随时准备上路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卢小飞:为理想生活的战士
  愿做鲲鹏飞万里,鄙弃燕雀恋小巢
  1976年,北大中文系毕业的卢小飞毅然选择到西藏工作,被分配到西藏日报社担任记者,7年间跑遍了西藏的山山水水。1987年,卢小飞第二次进藏,担任人民日报社驻西藏记者站首席记者,4年间她采写数十万字报道,曾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青藏高原11年的工作经历,见证了卢小飞在新闻职业道路上的成长,也见证了她与丈夫朱晓明的爱情。
  记者:毕业时你和爱人为何选择去西藏?
  卢小飞:我做出去西藏的决定,是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双重结果。
  去西藏的机会是偶然的,当时我和朱晓明正在谈恋爱。我们同在陕西延安插过队,在北大是一个班的,在很多原则问题上想法都比较一致,二年级的时候就渐渐走到了一起。他当时在校学生会宣传部,听说学校要派一批毕业生去西藏工作,就回来跟我说:“西藏现在特别需要建设人才,咱们去吧?”我当时头脑特别简单,也没想那么多,立刻就说“好啊”。
  必然性在哪儿呢?有两点。第一是跟我的性格有关。我这个人天生喜欢冒险,喜欢一切有挑战性的事物。所以对西藏我不仅不怕,反而觉得有新鲜感、有挑战性,内心充满了期待。
  第二就是父母对我的影响。我的父母是在解放大西南以后随十八军进藏的,在西藏工作过。我很小的时候,家里总有来自西藏的客人。我记得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别人都吃不饱,我们家老有酥油,还有西藏的黄羊肉。父亲后来担任八一电影制片厂副厂长,拍电影《农奴》的时候,那些农奴出身的西藏演员经常到我们家来,我们放学后也常常到他们住的地方去玩,关系特别好。所以我对西藏有亲切感。这种渊源让我觉得去西藏工作是顺理成章和自然而然的。当我告诉父亲要进藏工作,他当时就同意了。后来父亲还为此写了首诗: “阔别雪域二十载,山河依旧入梦来。女儿接我移山志,憾恨顿消心花开。”
  我先生家里那边一度有点困难。他是长子,妈妈和妹妹起初都舍不得他去,给他很大的压力,让他十分为难。他来找我商量,我就跟他说,反正我是决定要去的,要么一起去,要么咱俩“拜拜”。他是个品行相当好的有志青年,菩良,正直,真诚无私,他自己非常想去西藏,所以最后还是排除各种困难实现了这个愿望,我算是推动他下了这个决心吧。朱晓明在西藏待的时间比我长,一去就是13年,我是前后两次加起来11年,我们把青春都奉献给了那片高原。他现在是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党组书记,是西藏问题的专家,正是从那时起走上西藏研究这条路的。
书摘插画
插图

 我所珍惜的30位北大传媒人访谈录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