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礼宾与公务接待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军事 > 政治 > 中国礼宾与公务接待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6年03月01日
  • 开 本:128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300209593
作者:张建国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05月 
编辑推荐
导语_点评_推荐词 
内容简介
作者依据党和国家关于党政机关公务礼宾接待的*精神,结合国内公务礼宾接待工作发展现状,重点对公务礼宾接待活动中*应用价值和和技术含量的“礼宾排名”、“席位安排”、“公务接待”三大主题板块进行了系统、全面的阐释。
作者简介
张建国,毕业于郑州大学新闻系,郑州市接待办公室调研员,全国公务接待培训专家库成员。长期从事党政机关公务礼宾接待工作,参与接待过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港澳台政要,多次应邀在国内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进行公务礼宾接待讲座。曾主持编辑《接待工作》期刊,著有《国内公务接待活动席位安排》。
目  录
第一编 中国公务接待发展概况

第一章 新中国成立前的公务接待工作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井冈山、瑞金革命时期(1921.7—1934.10)
第二节 延安革命时期(1935.10—1948.3)
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外交部交际处
二、陕甘宁边区政府交际处
三、八路军办事处
第三节 西柏坡革命时期(1947.7—1949.9)
一、华北人民政府交际处
二、“中央交际处”
三、中共中央接待站(代号“309号院”)
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后的公务接待工作
第一节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65)
前  言
序言
媒体评论
评论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前言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半个多世纪不断的制度创新,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国内公务接待体系。这一体系集中体现了我国公务接待是具有中国政治制度、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与现代社会相协调的公务接待文化;是继承传统古为今用、改革开放洋为中用、创新发展不失自我、适合中国国情的公务接待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结合的产物;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极大的政治智慧和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对国际礼宾文化的重要贡献。但是,不可否认这一体系还存在着“更加成熟、更加定型”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就曾做出预言:“恐怕再有30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的决定》,除了同样强调“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还将目标时间明确为2020年。和“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2014年2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开篇就讲述了自己对于邓小平“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这一预言的深刻印象。习近平说:“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就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的发展空间。
公务接待工作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务接待部门担负着管理与服务党政机关公务接待活动的重要职责和践行公务接待深化改革与发展的神圣使命。随着形势的发展和政治文明建设的推进,我国的公务接待工作已经从神秘走向了公开,从幕后走向了前台,从粗放走向了依法依规、统筹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国内公务接待工作根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等党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组织安排公务接待活动,具有高度的政治性和政策性。
本书共五编,包括“中国公务接待发展概况”、“礼宾排名”、“席位安排”、“公务接待运作”和“公务接待政策法规(部分)”五大主题板块,通过系统的阐释,力求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务接待的理论特色、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为“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014年2月24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的讲话。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讨。

 中国礼宾与公务接待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