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美术新论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宗教 > 道教美术新论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08年11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33026332
作者:李凇 主编出版社: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年11月 
内容简介
道教美术史是宗教、历史与艺术的交叉点,它所关注的直接对象是道教活动中固态的视觉材料,包括绘画、雕塑、工艺器物、服饰、建筑、书法等形式。透过这些材料所链接的当然是与道教有关的历史文化,包括人物的活动与精神方面,如事件、教义、制度、时尚、思潮与观念等等。
自19世纪末,西方和日本的学者开始关注中国的雕塑史,但主线是佛教雕塑。大村西崖的《中国美术史》于明治三十四年(1901)出版,1926年中文版译出,其中的《中国美术史·雕塑篇》后来屡次修订再版,其独具慧眼,将道教雕塑列为与佛教雕塑同等重要的内容。以后又有松原三郎的更为细致的工作,在《中国佛教雕刻史论》中继续将道教雕塑单独列出,并重点载入流入日本、美国的早期道教雕刻研究。其后这个领域一直在不断地拓展,有20世纪50年代以来对各地(多为山西)道观壁画及塑像的调查研究,如有宿白、王逊、金维诺、景安宁(Anning Jing)等人对山西芮城永乐宫壁画的持续研究;在四川则有胡文和等人对唐、宋道教石窟的实地调查;在陕西有张燕对药王山造像碑二十多年的聚焦;至2000年冬,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成功举办了开创性的大型展览Taoism and the Arts of China(道教与中国艺术),展出来自世界各地公私五十余家博物馆收藏的精美道教艺术品,使世人较为全面地了解道教美术的丰富成就(可惜这样的展览目前在国内还没有举办);近年又有一些美国、日本和欧洲学人的新作不断问世。20世纪初至今百余年,道教美术史也一直算是个国际性的话题。
目  录
叁·道统与垒统
 论《八十七神仙卷》与《朝元仙仗图》之原位
 李凇(北京大学)
 西安碑林藏唐代老君造像风格研究
 沈硎(西安美术学院)
 南宋临安璇玑观的殿廊神像与礼仪
 吴羽(华南师范大学)
 南宋时期的真武神的画像——以北京大学图书馆收藏的拓片为中心
 酒井规史(日本早稻田大学)
 杭州通玄观及其道教造像
 吴燕武(北京大学)
 关于龙山石窟第三窟卧像的探讨
 李继东(太原市龙山文物保管所)
 《朝元图》与道教科仪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铜镜与早期道教
  景安宁(Anning Jing,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
主要制作于东汉至晋代,曾流行于浙江、湖北、四川、陕西等地的神兽镜和神仙镜,是很重要的道教法器。国内外许多专家曾对其进行了研究,但是很少有学者研究铜镜的道教图像,考察铜镜与早期道教之间具体的关系。本文拟在此方面作初步探索。
有两类铜镜特别值得注意:一类是流行于四川、陕西的三段垂直横列式神仙镜(图1);另一类是制作于浙江、湖北的重列神兽镜(图2)。这些铜镜的道教属性主要表现在其图像和铭文。它们证明,早在东汉时期,道教造像不仅存在,而且已经十分完整,形成较为固定的宇宙模式以及与此相配合的主神和主神系统。由于篇幅所限,以下集中讨论三段垂直横列式神仙镜。
三段垂直横列式铜镜从中心到边缘由镜钮、内区、外区组成(图1),其中外区又由铭文圈、若干装饰纹样圈和镜缘组成,内区是神仙人物。其构图的最大特点是镜钮上下两道横线把内区横向分成三个部分,形成上、中、下三段(图3),垂直排列。同时镜钮又把内区中段一分为二,形成中段的左、中、右三个部分。但内区全局以上、中、下三段为主。这类铜镜国内一般称为“重列神兽镜”或“神兽画像镜”,而日本学者将其称为“三段式神仙镜”。本文使用“三段垂直横列式神仙镜”一词,以区别于重列神兽镜中的“三段重列式”镜(图4)。前者是上、中、下三段垂直排列,神人在三个不同的平面上,注重不同层次;而后者是环形排列,神兽在不同的位置,但是在同一个平面上,注重不同方位。
  ……

 道教美术新论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