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藏四库:白话资治通鉴(化读本插图版)(历朝皇家以史为鉴第一书,热销五年,央视九次报道,无障碍阅读家藏四库系列全新增订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古籍 > 子部 > 家藏四库:白话资治通鉴(化读本插图版)(历朝皇家以史为鉴第一书,热销五年,央视九次报道,无障碍阅读家藏四库系列全新增订版)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4年01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10443916
作者:李伯钦 选译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年01月 
编辑推荐
  《四库全书》编定于清乾隆四十三年,共收中华典籍3461种。如此浩瀚典籍仅分经(儒家经典),史(各类史书)、子(百家著述)、集(名家诗文)四类。本套丛书从千余种传世经典中慎重精选,以《四库全书》经、史、子、集四部分类为依据,巧妙地以家庭为阅读单位,定名为“家藏四库”。同时,为了消除今人阅读古代文言经典的艰涩,力求以时人容易读懂的版画图示和解读心得的方式,让读者充分汲取古人成功的养分,使圣贤的智慧真正进入寻常百姓家。
  ★文史学界权威联合推荐,更有中国古典文学界**学者傅璇琮教授特别作序推荐。
  ★精心筛选、扩充经典种类。
  ★选字注音、注释译文详解、古板画配图图说,多样化的功能设置,清扫阅读障碍。
  ★弥缺补遗,在原有的家藏四库版本基础上,将原精华选本增补为全本、全解。 
内容简介
  《资治通鉴》是学史、研史者不可不读之书;又是领导国家者不可不读之书,普通大众不可不读之书。白话版《资治通鉴》以完整的十六朝编年体例,精心的卷目选择,切合时代精神,呈现优雅姿态。 简洁的白话选本形式,丰富的日常语言,排除古文障碍,平衡阅读感觉。通俗的现代文表达,浅显的内容叙述,保证阅读顺畅,实现轻松阅读。古朴的版画插图配置,详细的图文解说,调节阅读气氛,还原时代价值。
作者简介
  李伯钦,1963年生于北京。198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在中华书局从事编辑工作八年。后期负责《国务院古籍整理简报》的编辑和出版。1997年任智品图书(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编辑。先后策划和主编的出版项目有《唐宋八大家全集》、《康熙字典》、《说文解字》、《中国历代碑刻书法全集》、《百衲本二十四史》等。
目  录
周纪一
威烈王二十三年
安王十五年
周纪二
显王七年
显王八年
显王十年
显王十四年
显王三十一年
周纪五
赧王五十年
赧王五十三年
赧王五十五年
赧王五十七年
前  言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中国第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告成。书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裂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写起,到五代的后周世宗德六年(公元959)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随着三家分晋,秦商鞅变法,孙膑减灶杀庞涓,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乐毅伐齐,蔺相如完璧归赵,廉颇负荆请罪,田单火牛阵破敌,触龙说赵太后,毛遂自荐,信陵君窃符救赵,吕不韦奇货可居,李牧大破匈奴,李斯上谏议逐客,韩非客死秦国,荆轲刺秦王……这些耳熟能详的故事的一一展开,作者司马光剥茧抽丝,将自古王朝的兴盛衰废、人物的惊叹悲哀、事态的丰富细腻,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因而赐名。《资治通鉴》更与《史记》一并称为“中国史学双璧”,在中国史学史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它陈述历史事实,揭示政治发展动向,启发经世治国的智慧和谋略,历来为统治阶级所器重,是宋代以后历代帝王的必修课,是从政为官者床头的必读书,也是普通大众不可不读之书。毛泽东读《资治通鉴》,读了十七遍,其魅力和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周 纪 一
  威烈王二十三年(戊寅,公元前四○三年)
  周威烈王姬午始命晋国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国君。
  臣司马光说:我知道天子职责中最重要的是维护礼教,礼教中最重要的是区分地位,区分地位中最重要的是匡正名分。礼教是什么?就是法纪。区分地位是什么?就是君臣有别。名分是什么?就是公、侯、卿、大夫等官爵。
  四海之广,人民之众,都受制于一人。即使是才能超群、智慧绝伦的人,也不能不在天子足下奔走服务,难道这不是以礼作为礼纪朝纲的作用吗!所以,天子统率三公,三公督率诸侯国君,诸侯国君节制卿、大夫,卿、大夫又统治士与百姓。权贵支配贱民,贱民服从权贵。上层役使下层就好像人的心腹支配四肢行动,树木的根和干支配枝和叶;下层服侍上层就好像人的四肢保护心腹,树木的枝和叶遮护根和干,这样才能上下互相卫护,从而使国家长治久安。所以说,天子的职责没有比维护礼教更加重要的了。
  周文王演绎排列《易经》,把《乾》《坤》作为首位。孔子解释说:“天尊贵,地卑微,乾坤于是确定下来了。由低至高排列有序,贵贱也就各得其位了。”这是说君主和臣子之间的上下关系就像天和地一样,不能互易。《春秋》一书贬低诸侯,尊崇周王室,尽管周王室的官吏地位不高,但在书中排列顺序仍在诸侯国君之上,由此可见孔圣人对于君臣关系的关注。如果不是桀、纣那样的暴虐昏君,又遇上成汤、武王这样的仁德明主的对手,使人民归心,上天赐命的话,君臣之间的名分就只能是做臣子的恪守臣节,至死不渝了。所以如果商朝立贤明的微子为国君取代纣王,成汤创立的商朝就可以永配上天;而吴国如果使仁德的季札做君主,开国之君太伯也可以永享祭祀。但是微子、季札二人宁肯国家灭亡也不愿做君主,实在是因礼教大节不可因此破坏的缘故。所以说,礼教中最重要的就是地位的高下之分。
  礼教,在于分辨贵贱,排比亲疏,裁决万物,处理日常事务。没有一定的名位,则不能显扬;没有器物,则不能体现形貌。只有用名位来分别称呼,用器物来分别标志,然后上下才能井然有序。这就是礼教的根本。如果名位、器物都没有了,那礼教又如何能单独存在呢!
  当年仲叔于奚对卫国有功,他谢绝了赏赐的封地,却请求允许他享用贵族才应有的马饰。孔子认为不如多赏赐他一些封地,唯独名位和器物不能借给别人,这是君王职权的象征;政治失误,国家也就会随之而亡。卫国国君期待孔子为他处理政事,孔子却先要正名,认为名不正则百姓无所适从。马饰为一种小器物,而孔子却珍惜它的价值;正名是一件小事情,而孔子却先从它做起,原因在于名器一乱,国家上下就无法相安互保。没有一件事情不是起于微小而逐渐发展壮大的,圣贤考虑久远,所以能够谨慎对待微小的变故,并及时予以处理;一般人见识短浅,所以必等弊端壮大才设法挽救。矫正初起的小错,用力小而收效大;救治已明显的大害,往往是竭尽全力也不能成功。《易经》说:“走在霜上就知严寒冰冻将至。”《尚书》说:“先王每天都要兢兢业业地处理成千上万件事情。”说的就是这类防微杜渐的例子。所以说,区分高下最重要的就是匡正各个等级的名分。

 家藏四库:白话资治通鉴(化读本插图版)(历朝皇家以史为鉴第一书,热销五年,央视九次报道,无障碍阅读家藏四库系列全新增订版)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