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里法外:清华大学法学院文集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 > 法学文集/经典著作 > 法里法外:清华大学法学院文集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5年08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11879943
  • 丛书名:清华法学文丛
作者:杨国华 著出版社:法律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08月 
内容简介
  本书既包含作者长期负责WTO诉讼和中外知识产权合作的研究结晶,也有作者法学教育思维与方法的凝练。除了收录作者对WTO内容机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亦有作者在WTO实践和国际知识产权交往等方面的实务经验,讨论式教学法的研究探讨以及其对人生、文学、哲学等问题的人文思考。
作者简介
  杨国华,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开设“WTO中国案例研究”(本科生)、“中美经贸关系中的法律问题”(研究生)和“中国经济与法律制度:WTO中国案例的视角”(留学生,全英文)等课程。开设全校公选人文素质教育课“清华学”。
  专业研究领域涉及WTO理论与实践、WTO争端解决机制、WTO案例、中美知识产权、中美经贸关系等。提出“WTO是模范国际法”和“WTO对中国法治建设产生了积极作用”等学术观点。从事广泛的教学活动,曾在10余所大学授课或讲座。创造了“讨论式教学法”。提出了“清华学”的概念。
  访问过20余个国家和地区。编写《行色匆匆》(游记)、《论语人生》(读《论语心得》)、《夜问红楼:中国人的为人处世之道》《圣经简明读本》《亚里士多德轻松阅读》和《美国纪事》等著作。爱读古希腊文学和英国文学。爱听古典音乐。
  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Journal of World Trade编委。曾任商务部条约法律司副司长和中国驻美国大使馆知识产权专员。1999年9月,被北京市法学会评选为“优秀中青年法学家”。
目  录
WTO文选
序言集
案例
启示
实战
乐园
知识产权文选
综述
随笔
教学法文选
实录
评析
其他
其他文选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清华大学法学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庚子赔款的放洋生(1909—1925),他们当中有一部分当年远渡重洋学习法律,是最早一批到美国读法律的中国人,他们毕业后带着西方法治文明,回到多灾多难的故土报效祖国。1928年清华学校改制为大学,法学院是最早设立的四大学院之一。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全国大学院系调整,清华大学被改造为工科学府,文科专业并入其他高校。几十年里,人们对清华工科院校的形象已经固化,似乎忘记了清华本来就是综合大学,今天教育部仍然把清华划归“理工”类院校。
  1995年9月8日,在那个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的早晨,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院士宣布恢复法学教育,复建法律学系。1999年4月24日在法律学系基础上,清华大学复建法学院。20年后,作为亲历这一过程的教师,我仍然十分佩服清华大学领导当年的远见和果断。
  20年来,81位教师前后在这里全职任教,目前在职68位,还有20多位兼职教师曾经传道于此。20年来,八千多优秀法治人才从这里毕业,走向法治建设和各行各业第一线。这是一个高端“移民社会”,每一位学人的到来都有一个故事,有一段曲折的道路。有的离开长期执教的学校,加盟这家新式学堂,尝试新理念,探索21世纪的大学之道,希望人生有一个全新的开始;有的不远万里,从大洋彼岸来到北京,耕耘在这片法学新天地;有的初出茅庐,踌躇满志,从世界各地的著名学府直接走入清华园,开始自己对法学和法治精神的追寻。清华一度成为法学精英心中的“延安”或者说“新大陆”,带给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英雄不问出处,无论何种原因“移民”到这里,大家都看上了清华园这块学术沃土和教育重镇,毅然决然迈出人生这关键的一步。一个学生在这里学习几年,称其为校友。这些老师大部分不在清华本校毕业,也许称不上严格意义的“校友”,但他们在清华的时间远远超出任何一个学生,那是十多年、几十年乃至一辈子的承诺、坚守、守望!正是这些老师的到来,才有新清华法学的故事和奇迹。
  清华再次与法学相结合,不仅仅是物理上的叠加和积累,更是奇特的化学反应,形成了独特的气派、精神和品格,产生了“新清华法学”这一法学新流派。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例外。每一个大学、每一个学院也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精神特质。大学的精神特质或者说品质特征是由老师、学生、校友在特定的地方、历史和文化背景下创造出来的共同的价值追求。那么,清华大学法学院,或者说清华法律学人具有什么样独特的精神特质呢?
书摘插画
插图

 法里法外:清华大学法学院文集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