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风暴:气候变化的社会现实与终极关怀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社会学 > 气候风暴:气候变化的社会现实与终极关怀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3年12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胶订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11717283
作者:(德)韦尔策尔,(德)泽弗纳,(德)吉泽克 主编,金海民 等译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年12月 
编辑推荐

  《气候风暴(气候变化的社会现实与终极关怀)/未来译丛》是由德国著名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文化科学学者担纲,从文化视角论述气候变化的文集。法学家乌尔里希·巴蒂斯教授、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教授、哲学家迪特尔·比恩巴赫尔教授、经济学家比格尔·P.普里达特教授、政治学家迪尔克·梅斯纳教授、历史学家尼尔斯·明克马尔博士、心理学家乌多·库卡尔茨教授和气候文化学者弗朗茨·毛厄斯哈根博士等学者从各自的新近研究成果出发,阐发了气候变化与文化变迁的紧密关系:气候变化为何不可避免地必然导致文化变迁;在气候变化过程中的世代公平、责任伦理、法律、建筑和城市规划诸问题;气候变化中的赢家和输家,历史上的气候变化以及如何摆脱挥霍浪费的当今主流文化的路径。本书对了解欧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文化科学学者对“气候变化”这一课题的观点和发展沿革提供了较全面的材料,对于在科学上没有先入之见的读者来说,也极有裨益。

 
内容简介

全球变暖的后果愈益展现,我们愈益需要面对和研究的就是失败的社会。全球变暖可能导致“全球化的失败”。这时人文科学的作用便日益凸显。《未来译丛·气候 风暴:气候变化的社会现实与终极关怀》将气候变化作为气候文化问题加以论述,超越自然科学的视角,将气候问题的分析扩展到文化、社会、政治、法律、心理等 深层领域,试图寻求人文科学涵义上的解读和突破。

作者简介

主编简介:

哈拉尔德·韦尔策尔,德国埃森文化科学学院跨文化记忆研究中心主任,知名的社会心理学家。

汉斯-格奥尔格·泽弗纳,德国埃森文化科学学院研究员,德国社会学学会会长,社会心理学家。

达娜·吉泽克,埃森文化科学学院德国社会学协会办事处负责人,社会学研究者。

主要作者简介:

乌尔里希·巴蒂斯(Ulrich Battis),教授、博士、名誉博士,柏林洪堡大学法律系国家和行政法教研室主任。

乌尔里希·贝克(Ulrich Beck),退休教授、博士,慕尼黑大学社会学教授、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客座教授、哈佛大学高级研究员。

迪特尔·比恩巴赫尔(Dieter Birnbacher),教授、博士,在杜塞尔大学哲学学院讲授哲学,法兰克福叔本华协会副会长,联邦医师公会中央伦理委员会成员。

拉尔斯·克劳森(Lars Clausen),退休教授、博士,基尔大学社会学教授,1978年起为斐迪南—特尼斯协会会长,联邦内政部保护委员会成员,2003年至2009年为该委员会主席。

迪佩什查克拉巴提(Chakrabarty Dipesh),芝加哥大学历史系教授。2008年至2009年担任柏林科学院研究员。

安德烈阿斯·恩斯特(Andreas Ernst),教授、博士,在卡塞尔大学环境系统研究中心讲授环境系统分析。

达娜·吉泽克(Dana Giesecke),社会学硕士,埃森文化科学学院(KWI)德国社会学协会(DGS)办事处负责人。

米夏埃尔·哈格纳(Michael Hagner),教授、博士,在瑞士工学院(ETH)(苏黎世)讲授科学史和科学哲学。

卢德格尔·海德布林克(Ludger Heidbringk),埃森文化科学学院(KWI)责任研究中心主任,在维滕—赫尔德克大学讲授企业社会责任课程。

贝尔恩德·洪格尔(Bernd Hunger),哲学博士、工学博士,自由职业城市设计师、城市社会学学者,德国房地产企业联合会(GdW)咨询师。

乌多·库卡尔茨(Udo Kuckartz),教授、博士,马堡大学教育学院院长,主持方法与评估研究组(MAGMA)的工作。

尼尔斯·明克马尔(Nils Minkmar),历史学家和报刊作家。1999年至2001年为《时代》编辑,此后为《法兰克福汇报周日刊》副刊编辑。


目  录
译者序:气候变化与文化变迁
气候文化
哈拉尔德·韦尔策尔 汉斯-格奥尔格·泽弗纳 达娜·吉泽克
人文科学忘掉将来了吗?
米夏埃尔·哈格纳
变化的气候
——绿色现代社会如何成为可能
乌尔里希·贝克
文化变迁
——气候变化的文化应对
卢德格尔·海德布林克
全球结构适应:在全球系统边际的世界经济和世界政治
迪尔克·梅斯纳
气候变化:地球拓扑同一性的终结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物质和制度的基础结构,如同精神气质那样是惰性十足的。改变它们堪可与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这样的任务相媲美。另外,新兴工业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和 现代化要求使得他们进入后碳时代会充满荆棘。在世界一个地区减少了排放,而另一地区则由于经济的发展而排放增加更甚。基于这样的理由,尽管有京都议定书, 每一年排放量的统计均表明数字在年年增加;而每一年要花更多的力气来用于减少全球的排放量。在人类影响的气候变化中,要提到在阿诺尔德·格伦意义上的“第 一结论”概念,这是因为,之所以一开始就说人们对问题认知和解决尝试的传统报告范围提出过高要求,就在于就许多方面而言在这里完全是没有主次顺序的。尽管 如此,气候变暖的后果终将极大地改变生存和存活条件,这一点在今天已看得非常清楚。这虽说发生在地区极为不同的群体里,却在任何情况下伴随非常多的经济、 政治和思想的结论。人们在考虑,就民主制度而言,因人而产生的气候变化究竟有何种影响。而在时间先后上可以预计的因果链条的断裂,对于政治意识的发展,对 于政治决断来说究竟将意味着什么?进一步还要问:在这一混乱过程中表现出的不负责任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又该如何对待因气候变化而产生的社会后果及其解决 的可能性?在今天还被认为是不可思议的解决办法、政治决断,过了几年之后又被认为是确实可行的,这又是怎样的办法和决断?
  当然,具体形式不断 变化的地球和气候体系将来还会继续存在下去,因而在地球上究竟平均温度上升了2摄氏度、4摄氏度、8摄氏度,抑或温度下降了,对它们来说就都是无所谓的事 情。作为这样的过程,演变就如此这般“在价值上保持中立”的状况下进行着。它对于改变抱完全无动于衷的态度。只有在设定明确显著的时间(它能将当前与过去 和将来相区别)的方法出现的情况下,才得以区分不变的现实、当前在实际行动中正予以解决的事情、将来所希望或害怕的事情:即区别实在和应在。前人类时期的 演进不认同这种区别。它并不拥有、而且不需要伦理学:一头狮子扑杀羚羊,谈不上是凶手;而沼气使野牛群窒息也不是气候罪行。相反,对于人类所引起的苦难和 死亡,就并非是没有价值判断的。
  ……


 气候风暴:气候变化的社会现实与终极关怀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