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地晚餐(月光之爱——中国经典女性文学,为您构建爱情的理想家园,寻找心灵的栖息地)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中国当代小说 > 第三地晚餐(月光之爱——中国经典女性文学,为您构建爱情的理想家园,寻找心灵的栖息地)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3年01月01日
  • 开 本:12k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229052935
  • 丛书名:月光之爱
作者:迟子建出版社:重庆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年01月 
编辑推荐

  迟子建 中国实力派作家之一
  收获各大**文学奖项的著名女作家
  苍凉世间,何处是我们的第三地?

 
内容简介
  “月光之爱”选粹以爱情为主题的小说系列,爱情是人类最美好、最神圣的情感,是文学最有魅力的叙述。在当代社会,爱情越来越不被人们珍惜,但唯有文学始终与爱情相伴。爱情在现实中被稀释,但它仍然是文学中最生动的一股清泉。我们尤其不能忽略女性作家对爱情的书写,她们是爱情最真诚的守护人。
  迟子建的中篇小说集《第三地晚餐》是“月光之爱”书系之一。
  本书精选迟子建的三篇小说《踏着月光的行板》《起舞》《第三地晚餐》。
  在《踏着月光的行板》中,她写是的两位离开家乡分别在两个城市里打工的年轻夫妻。他们怀着专一真挚热烈的爱想要在一个节日里聚合。他们在同一时间离开自己所在的城市,向对方而去……可想而知的失落,但是他们在旅程中看见了纷繁的世相,更加懂得这份爱情的难能可贵。
  《起舞》写的是老哈尔滨平民的生活。被中国评论界称为:哈尔滨的神话。它写凡人性格与命运的非凡,写俗事实质与底蕴的脱俗。迟子建把大城市哈尔滨的现实气象和历史风云,汇聚于一幢奇异神秘的小民居。主题依然是爱情,人情冷暖令人落泪。温暖的爱是信仰的核心。
  《第三地晚餐》是都市男女的爱情故事。有误解有畸恋有心灵的疏离和重聚。婚姻中的距离和美感之间的关系令人深思。
作者简介

  迟子建当代中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主要作品有《雾月牛栏》、《白银那》、《光明在低头的一瞬》、《额尔古纳河右岸》等。
  主要成就:
  三次获得鲁迅文学奖
  两次获得冰心散文奖
  一次庄重文文学奖
  一次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
  一次茅盾文学奖的作家

目  录


踏着月光的行板
起舞
第三地晚餐

前  言
  月光之爱序
  贺绍俊
  月上柳梢头,古今中外多少爱情之花是在月光下绽放。月光无限,爱情永恒。这正是我们将这套书系命名为“月光之爱”的用意。月光还象征着女性的温柔,它表明了这套书系均出自女性作家之手。当我们流览古今中外的优秀小说时,也许会发现这样一个奥秘:女性作家讲述的爱情故事更加美丽、更加打动人心。正是这一缘故,促使我们下决心来编辑这套女性作家爱情小说书系。
  社会意义和经典意义,是我们编辑这套书系的两大目标。
媒体评论
  迟子建是一位充满温情的作家,她的小说构建起一个温暖的世界。迟子建善于写普通人,写普通人的美好心地,由此将温暖传达给读者。从表面上看她的小说算得上是底层文学,但她又没有底层文学强烈的意识形态性,她完全循着自己的世界观去观察和体验世界。她并不爱炫耀思想,而是以生活的灵性取胜。她以温暖善良的意愿接近普通人的内心,她乐于与普通人的世界交流,在交流中表达深深的爱意。不妨把迟子建视为底层文学的另类代表,她代表着温暖,代表着善良,代表着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强者。
  ——贺绍俊(著名评论家)
  
  《第三地晚餐》仍然具有迟子建式的悲伤,但悲伤的抒写之中却多了一种对于现代都市人生活的深入揭示与思考。在当下文坛上,我们面对着太多的貌似自然主义的庸常生活记录,而迟子建则在《第三地晚餐》中先让人阅读那一个个冰凉的情节,再让人与她一起深思。
  ——雷达(评论家)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踏着月光的行板
  林秀珊每次来到火车站,都有置身牲口棚的感觉。火车的汽笛声在她听来就像形形色色牲口的叫声。有的像牛叫,有的像驴叫,还有的像饿极了的猪的叫声。所以那一列列的火车,在她眼里也都是牲口的模样。疾驰的特快列车像脱缰的野马,不紧不慢的直快列车像灵巧的羊在野地中漫步,而她常乘坐的慢车,就像吃足了草的牛在安闲地游走。
  没有跟王锐打招呼而直接去探望他,这在林秀珊是从未有过的事情。所以登上火车的那一瞬间,她有些激动,甚至脸热心跳,就像她第一次被王锐拥抱着一样。
  这列慢车是由齐齐哈尔开往哈尔滨的。林秀珊在大庆让湖路区的一家毛纺厂的食堂打工,所以她去哈尔滨看王锐,总是由让湖路站上车。能在让湖路停车的,通常都是慢车。林秀珊也不喜欢快车,快车比慢车票贵;还有,高速运行的特快往往使旅客看不清窗外的风景,而坐在慢车上,却能尽情饱览沿途风光。在林秀珊看来,乘火车不看风景就是傻瓜。即便是单调的树、低矮的土房和田野上的荒坟,她都觉得那风景是有韵味的。这些景致本来是死气沉沉的,可因为火车的驶动,它们就仿佛全成了活物。那树木像瘦高的人在急急地赶路,土房就像一台台拖拉机在突突地跑,而荒坟则像一只只蠕动的大青蛙。由于爱看风景,林秀珊在购票时总要对售票员说一句:“给我一张靠窗口的。”
  林秀珊和王锐结婚六年了。他们是在老家下三营子村结的婚。下三营子有一百多家农户。原来那一带土质肥沃,风调雨顺,农作物连年丰收,下三营子的人日子过得衣食无忧、自足康乐。可近些年由于附近市县滥伐林地,大肆开垦荒地,土地沙化越来越严重,村中那条原本很丰盈欢腾的地根河业已干涸,农作物连年减产。春季的时候,风沙大得能把下到土里的种子给掘出来,下三营子的人纷纷外出,另谋生路。王锐和林秀珊就是这众多外逃人员中的一对,他们同大多数农民一样,选择的是进城打工的路。
  王锐会瓦工活,他在哈尔滨找到了在恒基建筑公司当建筑工人的活儿。林秀珊本想也在哈尔滨打一份零工,这样和王锐见面方便些,然而几经周折,她的愿望都落空了。林秀珊中等个,圆脸,肤色黝黑,眼睛不大,鼻子有些塌,虽然五官长得不出众,但因为她面目和善,还比较受看。不过,她的牙齿难看极了。下三营子的人多年来一直喝地表水,喝得人人都是一口黄牙。别的女人生了黄牙并不显眼,林秀珊却不同,她太爱笑了,她的黄牙在她温存敦厚的五官中总是最先抢了人家的视线。所以她去应聘时,大多的雇主一见她的黄牙就蹙起了眉,把她打发了。王锐曾建议她做个牙齿“贴片”美容,可林秀珊坚决反对。她说从下三营子什么也没带出来,嘴里有一口黄牙,也算是带了那里的水出来了,这样她在镜中看见自己的黄牙时,就不那么想家了。王锐拗不过她,由她去了。林秀珊最终在大庆的让湖路找到一份工作,在毛纺厂的食堂做饭。除了管吃管住外,她每月还能有四百元的工钱,这使林秀珊很知足。何况,让湖路离哈尔滨并不远,即便乘慢车,三小时左右也到了。

 第三地晚餐(月光之爱——中国经典女性文学,为您构建爱情的理想家园,寻找心灵的栖息地)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