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层次结构的非还原理论(陈刚)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语言文字 > 世界层次结构的非还原理论(陈刚)

  • 版 次:1
  • 页 数:281
  • 字 数:220000
  • 印刷时间:2008年10月01日
  • 开 本:大32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60948775
作者:陈刚 著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年10月 
内容简介
世界层次结构是世界存在的基本结构方式。研究世界层次结构对我们了解世界的本质和属性,为哲学在本体论、认识论等领域的理论创新提供强劲的动力。笔者以当代英美哲学中的附生性、突现性研究为问题背景,以亚里士多德的形式质料说为理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本立场,对世界层次结构进行了非还原主义的理论建构:在当代科学知识水平上提出了形式实在论,以论证本体论中的整体主义和认识论中的非还原主义;关于心物关系问题提出了知觉二重论,并试图解决心物互动问题和自由意志问题。笔者还从层次思维的角度讨论了当代英美哲学中*的结构实在论和哲学史上休谟问题,最后给出了来自层次的证明。
目  录
世界层次结构问题群的形成
 1 附生性问题
 1.1 附生性概念的历史发展
 1.2 戴维森的附生性概念
 1.3 金在权对戴维森的批评
 1.4 作为唯名论者的戴维森
 1.5 对戴维森的重新诠释
 1.6 走出戴维森
 1.7 小结
 2 突现性问题
 2.1 密尔的突现性思想
 2.2 布罗德论突现性
 2.3 亚历山大的突现性思想
 2.4 摩根的突现性思想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1 附生性问题
在西方哲学发展史上,附生性(supervenience)概念并不是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但是在当代英美哲学研究中,随着心灵哲学讨论的盛行和形而上学研究的兴起,它已经成为一个最重要的哲学概念之一。我们在这里讨论附生性问题,不仅是因为我们将用附生性概念来讨论世界两个相邻层次之间的关系,还因为当代英美哲学中的关于心灵问题以及本体论和认识论中还原主义和非还原主义的讨论也主要是围绕这个问题展开的,它为我们讨论世界层次结构提供了问题的背景。我们将要提出的现代版本的形式实在论和知觉二重论正是为了解决附生性问题和突现性问题讨论中所面临的问题。突现性(emergence)概念是一个主要在科学讨论范围内更常用的概念。我们将在下一章中专门讨论突现性概念,并辨析附生性和突现性两者之间的区别。在本章中,我们将集中讨论附生性问题。我们将会发现,“附生性”的讨论经历了从伦理学中描述两套属性(伦理属性vs自然属性)到心灵哲学中的心一物关系(精神属性或事件vs物理属性或事件)的发展过程,最后落脚为整体一部分关系,而世界层次结构中的任意两个相邻层次之间的关系正是这种整体一部分关系。
1.1 附生性概念的历史发展
亚里士多德可能是哲学史上第一个使用过“附生”这一措辞的哲学家。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讨论快乐的时候他说,快乐使它所伴随的行为达到完美,不是作为无处不在的永恒状态,而是作为附生的结局。
……

 世界层次结构的非还原理论(陈刚)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