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法学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 > 中医 > 中医治法学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5年04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13223508
作者:侯树平 著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04月 
内容简介
  《中医治法学》全面系统地梳理了历代中医治法学理论,对汗法、和法、下法、利法、化湿法、清法、温法、活血法、补法、吐法、固涩法、驱虫法、祛痰法、理气法、消导法等15个大法溯本求源,阐发提高,并对其源流、概念、外延、内容、应用等进行系统整理与回顾,力求全面系统地介绍历代治法的配伍、应用技巧与规律;展示了治法的综合运用思路、技巧及临床应用情况,并通过对针对病因、病机、症状而治的方法的整理,展示了各种治法在临床的具体治疗方法,冀以开阔治疗思路,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进一步提高辨证论治水平和遣法组方技艺;同时《中医治法学》遵循中医理论,系统总结中医治疗规律,不但示人以法、示人以方药、由方见法,而且示人以规矩、予人以技巧。《中医治法学》始终贯穿以法为纲、由方见法的编写思路。
  《中医治法学》内容丰富,体例新颖,思路清晰,内容翔实,重点突出,深入浅出,切合临床实际,立足实用,可供高等中医药院校师生、中医学研究生,以及从事中医医疗、科研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目  录
第一章 中医治法学概论
 第一节 中医治法的源流与沿革
  一、中医治法理论的初步形成时期
  二、中医治法理论的充实、发展时期
  三、中医治法理论的成熟时期
  四、中医治法理论的现代化起步时期
 第二节 治法与治则、辨证、病因病机、处方的关系
  一、中医治法与治则的关系
  二、中医治法与辨证的关系
  三、中医治法与方剂的关系
  四、中医治法与病因病机、方药的关系
  五、中医治法与临证选方或变化成方的关系
  六、临证治疗立法思路
 第三节 临证研究治法的意义与展望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实证中的里热实证其主要病机为邪热炽盛,与燥屎、水饮、瘀血、宿食等相搏结,当应用寒下法攻逐峻下进行治疗。临证以寒性泻下法药物为主,常苦寒峻下与咸寒软坚药配合应用,临床常用大黄、芒硝之类,以达泻热、攻积、通腑之功。
  并根据病情需要配以清热泻火、下气行气、开宣肺气、活血止血、滋阴增液诸法同用,以适应疾病的复杂性及治疗的需要。
  或配以清热泻火之法,合理应用清法、利法,临证常用栀子、黄芩、黄连、石膏、知母等药物,清下并用,以加强清热祛邪之功,如白虎承气汤之用白虎汤,解毒承气汤之用黄连、黄芩、黄柏、栀子,宣白承气汤之用石膏,导赤承气汤之用黄连、黄柏,凉膈散之用栀子、黄芩、连翘等,皆此配伍思想。
  或配以下气行气之法,其配伍意义在于既有利于腑气的通降,又增其泻下祛邪之力,柯韵伯在《伤寒来苏集·伤寒附翼》中亦强调泻下剂配伍下气、行气法的重要性,如大、小承气汤皆用枳实、厚朴等以行气导滞、消痞除满,他如承气养营汤之用枳实、厚朴。
  或配以凉血活血之法,历代医家皆重视此配伍方法,如《金匮要略》之大黄牡丹汤在大黄、芒硝寒下的基础上,配伍桃仁、牡丹皮凉血活血。现代以大黄牡丹汤、大承气汤为基础,新研制的阑尾化瘀汤、阑尾清化汤、阑尾清解汤等均配伍应用牡丹皮、桃仁、赤芍等,复方大承气汤等亦配伍桃仁、赤芍。对于活血凉血法的药物选择,其一宜选既活血祛瘀又兼通便润肠之品,如桃仁等;其二宜用药性偏于寒凉之活血凉血药,如牡丹皮、赤芍等。
  或配以少量开宣肺气之法,其配伍意义在于既有利于腑气的通降,加强泻下作用,又是脏腑合治之法。如增损承气汤之配伍前胡,黄龙汤之配伍桔梗,宣白承气汤之配伍杏仁等。
  实证中的里寒实证,当应用温下法进行治疗。通过温阳祛寒,或温阳散寒的药物与攻下药并用,以达到攻下寒实之作用。临证以温下法与温里药为主,实积非下不去,寒邪非温不化,常用附子、干姜、巴豆等药物,如大黄附子汤之用附子,温脾汤之用附子、干姜,三物备急丸之用干姜、巴豆等,并根据病情配以寒下、下气理气、补气助阳等法。
  或配以少量寒下之法,如常用大黄,其配伍意义在于既增其泻下攻邪之力,又可监制温诸热药之燥性,如大黄附子汤、三物备急丸、温脾汤之用大黄等。
  或配以下气理气之法,常用厚朴、枳壳等药物;或配以补气助阳之法,常用人参、党参之类,如温脾汤之用人参、甘草等。
  (三)下法在外感高热中的应用

 中医治法学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