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咽喉影像诊断学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 > 其他临床医学 > 耳鼻咽喉影像诊断学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08年07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铜版纸
  • 包 装:精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09118887
作者:张挽时 主编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年07月 
编辑推荐
《耳鼻咽喉影像诊断学》一书紧紧围绕耳部、喉部、上气道及颈动脉的CT、MRI及X线成像,结合各位编者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对检查方法、正常结构、影像学正常及异常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做了详细的描述,并提供了大量的典型图像说明,编写结构清晰,行文简洁,举例合理,科学性、实用性比较强,对提高耳鼻咽喉学科影像诊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有关耳鼻咽喉及颈部动脉的影像学诊断著作,紧密围绕耳、鼻、咽、喉和颈部动脉的CT、MRI检查,同时兼顾常规X线检查,对各部位的检查方法、正常生理解剖及其表现与各种疾病所致的异常影像学表现均进行了详细阐述,还对易混淆的各种疾病进行了鉴别诊断分析和讲解,并对不同检查方法的应用价值、使用选择及其*进展进行了评价。
本书内容丰富翔实,实用性强,可供影像科各级医师、技师和相关学科的学生、研究生、临床医师学习参考。
作者简介
张挽时,男,汉族,1944年10月生,辽宁省辽阳市人。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医学硕士。现任空军总医院磁共振科主任医师,第四军医大学放射科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文职少将军衔。1968年参加工作,在国内较早专门从事CT和MRI的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注重学术研究和新业务、新技
目  录
第1章 耳部
第一节 检查方法
一、X线平片检查
二、CT检查
三、MRI检查
四、血管造影检查
第二节 耳部正常解剖及X线、CT和MRI表现
一、正常解剖
二、正常X线表现
三、正常CT表现
四、正常MRI表现
第三节 耳部先天性畸形
一、耳的胚胎学
二、先天性外耳道闭锁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2章 鼻及鼻旁窦
  第二节 鼻及鼻旁窦的正常解剖及X线、CT和MRI表现
  一、鼻及鼻旁窦的生理
  1. 鼻腔、鼻旁窦的分泌功能鼻腔、鼻旁窦黏膜的腺体较丰富,在上部嗅区有嗅腺,在下部呼吸区有黏液腺、浆液腺及杯状细胞。呼吸区黏膜固有层腺体属于复杂的管泡状。为混合型,其中以黏液腺泡为主。腺管的开口多位于鼻内孔处,此为鼻腔的最狭窄部,吸气时气流经此速度加快,腺管内压力减低,分泌液得以雾化并喷入鼻腔,腺体一昼夜分泌1000ml液体。同时鼻黏膜纤毛的定向摆动以每20~30min更新一次黏流层的速度将黏附的尘粒推向窦口、鼻腔及鼻咽。故鼻黏膜的分泌腺和纤毛对吸入空气具有湿润、清洁的功能。鼻旁窦如不能顺利引流分泌的黏液和浆液,将招致鼻旁窦的感染或囊肿。
  嗅区黏膜为无纤毛假复层柱状上皮,其中有嗅毛的双极嗅细胞、支持细胞和基底细胞,在固有层内有嗅腺,其分泌物能溶解到达嗅区含有气味的微粒,刺激嗅毛产生嗅觉。
  2. 鼻腔和鼻旁窦的通气与引流
  (1)通气:鼻腔是呼吸的通道。鼻前庭后方为鼻阈,最狭窄处为内孔或鼻瓣。吸入空气在内孔受到阻力后分为两股气流:层流和涡流。层流可保证空气与黏膜大部分面积接触,以发挥鼻腔的调温、调湿功能;涡流产生于后方,为不规则或漩涡状气流,有利于使空气中的尘埃沉降。当气流速度增快(劳动、部分鼻塞)、鼻黏膜形状改变(鼻中隔骨棘)、鼻腔截面积增宽(萎缩性鼻炎、上颌骨部分切除)时,气流的涡流成分增加,此时使吸入空气的调温、调湿作用受影响,使未经调控的空气直接进入鼻腔后部、咽和喉。鼻腔阻力使吸气时胸腔产生负压,有利于肺泡开放;呼气时,气流在前鼻孔和内孔受阻,产生较多涡流,气流速度减慢,有利于肺泡气体交换和鼻回收热及水分。
  鼻腔阻力有重要生理作用,鼻腔阻力降低,则肺功能也降低,如萎缩性鼻炎患者会感到呼吸不适。同样,腺样体肥大儿童常有胸廓发育不良。反之,鼻阻力过大,不但鼻呼吸不畅,而且引起血气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增高,日久可导致肺心病。正常人两侧下鼻甲有交替性血管收缩与扩张,因而存在交替阻力变化,每2~7h轮换变化一次而不自知,此现象称为生理性鼻甲周期,或鼻周期。
  ……

 耳鼻咽喉影像诊断学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