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长江流域山区资源开发与环境演变——以秦岭大巴山区为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区域经济 > 明清长江流域山区资源开发与环境演变——以秦岭大巴山区为中心

  • 版 次:1
  • 页 数:635
  • 字 数:583000
  • 印刷时间:2007年11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307055384
  • 丛书名:武汉大学学术丛书
作者:张建民 著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年11月 
内容简介
本书以流移集聚与山区资源开发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秦岭-大巴山区为例,着重考察明清时期长江流域山区的人口过程、资源开发、经济增长、生态环境演变,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与本主题相关的历史资料、历史事件、政策措施等,亦进行相应的辨证、分析、以期有助于理解、认识历史上的人类活动与自然的互动。本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一、明清时期山区资源开发概说
二、明清时期山区开发史研究回顾
(一)主要研究成果述评
(二)研究前景展望
三、关于明清时期的“流民”、“移民”、“棚民”、“客民”与“流移”
(一)明代的“流民”与“移民”
(二)清代的“棚民”与“客民”
(三)地方志中的《侨寓》或《流寓》
(四)流移人口
四、明清流移开发之前的秦巴山区
第二章 明代秦巴山区的封禁与流移集聚
 一、从空山封禁说起
 二、流移集聚秦巴山区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 绪论
二、明清时期山区开发史研究回顾
(一)主要研究成果述评
傅衣凌先生较早关注明清时期山区的经济发展、社会变迁与社会控制。早在1946年就发表了《清代中叶川陕湖三省边区手工业形态及其历史意义》一文,通过川陕湖三省交边山区的木厂、纸厂、铁厂、盐井及炭厂、耳菌等手工业生产状况的考察,探讨了清代的工场手工业问题,指出清代中叶中国手工业生产形态已开始有所变化,但由于封建政治统治、超经济剥削等因素的存在,不仅限制其进一步发展,且引发劳动者的不断斗争。②1947年发表了《明末清初闽赣毗邻山区的社会经济与佃农抗租风潮》,围绕福建、江西交界山区明清时期频繁发生的农民抗租、暴动与社会经济状况进行了系统考察。③20世纪50年代后,傅衣凌又先后发表了《略论我国农业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规律——休休室读史札记》、《清代农业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一个探索——江西新城“大荒公禁栽烟约”一篇史料的分析》等论文,④对中国的农业资本主义萌芽问题进行了探讨,特别是关于中国的农业资本主义萌芽发生、发展在山区,由山区再到平原的观点,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
方国瑜先生和陈桥驿先生亦是20世纪70—80年代较早关注山地开发与环境恶化问题的学者,方氏《清代云南各族劳动人民对山区的开发》论述了汉、哈尼、彝、苗、瑶等民族劳动者(包括退役士兵、移民)在云南山区的农牧业开发活动,涉及玉米、洋芋种植,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业佃关系,水土流失等问题。陈氏《历史上浙江省的山地垦殖与山林破坏》站在人口再生产和生态平衡关系的高度,对浙江省的山地垦殖与山林破坏进行了历史探讨,指出:清代康熙以来,随着人口剧增和玉米、番薯的传入推广,浙江山区经历了不断的垦殖扩张,增加了粮食产量,造成了山林植被的被坏和严重的水土流失。
……

 明清长江流域山区资源开发与环境演变——以秦岭大巴山区为中心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