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的对话平台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军事 > 政治 >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的对话平台研究

  • 版 次:1
  • 页 数:161
  • 字 数:214000
  • 印刷时间:2012年09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030350282
作者:李粟燕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09月 
编辑推荐

     李栗燕所著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的对话平台研究》在全球化和社会转型的特定背景下,论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实则为对话平台的生成提供了制度文化基础和相关经验,现阶段面临的各种挑战无不孕育着建立对话平台的极大机遇。我们应当站在历史的高度,不仅认识到建立“对话平台”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更要在理论和现实层面建立“对话平台”,维护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和话语权,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内容简介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的对话平台研究》围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的对话平台,从基本要素的梳理、马克思主义产生发展的历史进程的解读出发,分析了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作为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并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属性、对话平台建构的历史积淀、当代的理性思考和现实呼唤探讨了当代建立、发展对话平台的可能性、必要性,最后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四个角度,分别探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对话中的推进创新和实践对话平台的现实举措,完成了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引领为旨归的对话平台解析。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的对话平台研究》不仅适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专业的广大高校师生及相关领域专家、学者阅读,亦可作为相关专业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参考书,同时也可供对马克思主义及当代社会思潮感兴趣的广大读者阅读参考。
目  录
前言
第1章 明义与析理
1.1 大众、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1.1.1 大众的概念辨析
1.1.2 “大众”的历史沿革与时代内涵
1.1.3 大众化的起源与发展
1.1.4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与历程
1.2 话语权与对话平台
1.2.1 话语与话语权
1.2.2 对话与对话平台
1.2.3 话语权主导下的对话平台构建的必然性
第2章 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对话平台及其现代启示
2.1 对话平台催生马克思主义的生成
2.1.1 对话平台阶级基础的生成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1 章 明义与析理
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 在无产阶级求得阶级解放与人类解放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大众化进程中获得了自己的物质武器, 也赋予了无产阶级以精神武器, 成就了无产阶级改造世界的辉煌图景。然而, 在不同的历史境遇下,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内涵和大众化对象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只有深切理解了当代中国这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独特历史境遇, 才能有效地探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应有路径。
1.1 大众、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在当代中国这一独特的历史背景下探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诸多问题值得我们审视与思考。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因其所在的国度不同、主体不同、内容不同、方式和方法不同等, 而具有不同于世界其他国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特殊性和规律性。因此, 从把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的“大众” 、“大众化”
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的历史内涵、实质和时代特征入手, 是开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的前提和基础。
1.1.1  大众的概念辨析
改革开放后, 社会分化加剧, 产生了新的社会阶层, 社会结构由单一变为多元, “大众” 的内涵已发生改变。而大众是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的对象, 因此, 必须关注“大众”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内涵与构成, 以及其在当下的现实存在与发展状态。“大众化” 的形式与路径同样值得关注。笔者认为只有沿着这一视角,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确切解读“大众” 、“大众化” , 才能全面理解和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我国汉语词典对“大众” 这个词语的解释之一是泛指“民众, 群众” 。《东观汉记? 铫期传》: “上惊去, 吏民遮道不得行, 期?目道左右, 大呼曰: ‘跸!’ 大众披辟。” 宋代苏轼在《王仲仪真赞》中写道: “至于缓急之际, 决大策, 安大众, 呼之则来, 挥之则散, 惟世臣巨室为能。” 鲁迅的《且介亭杂文? 门外文谈》中也写道: “大众并无旧文学的修养, 比起士大夫文学的细致来, 或者会显得‘低落’ 的, 但也未染旧文学的痼疾, 所以它又刚健、清新。” 简而言之, 大众,就是指民众。
1.相关概念的辨析
1) 大众与群众的区别群众, 按现代汉语的解释, 一般有两层含义: 一是指“人民大众” 或“居民的大多数” , 即与“人民” 一词同义。《荀子? 劝学》“群众不能移也” 、《史记? 礼书》“宰制万物, 役使群众” 、宋代王安石《虔州学记》“尚可以鼓舞群众,使有以异于后世之人” , 以及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有了不起的作用的还是群众” 等文献中所用“群众” 一词, 即指众人, 民众。二是指没有加入中国共产党或共青团的人, 表示“党员” 与“群众” 的区别、“干部”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的对话平台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