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形态构成(第3版)(普通高等院校建筑专业“十二五”规划精品教材)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 > 建筑科学 > 建筑形态构成(第3版)(普通高等院校建筑专业“十二五”规划精品教材)

  • 版 次:3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4年02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60943459
  • 丛书名:普通高等院校建筑专业“十二五”规划精品教材
作者:顾馥保 编著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年02月 
编辑推荐
  本书通过对大量优秀建筑实例进行分析,详细而系统地解读每种操作手法,并辅以分析简图和文字说明,内容简明易懂,叙述深入浅出,清楚地展示出抽象的形态构成理论在建筑创作上的应用。
 
内容简介
  本书以建筑形态为中心,介绍了现代设计发展的历史及视知觉的基本特征和形态构成知识,在理性而科学的基础上探讨了建筑形态操作的基本规律和方法。本书共分为概论、建筑形态构成基础、建筑空间形态构成,以及形态构成四部分。
作者简介
  顾馥保,原郑州工学院建筑系主任,建筑设计研究所所长,郑州工业大学建筑系名誉主任,现任郑州大学综合设计研究院创作中心主任。主编《国外建筑画选》 (1985年,河南美术出版社)、《公共建筑图集》(1986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民用建筑设计选(1988年,河南科技出版社)、《中国现代建筑100年》(1999年、中国计划出版社)等。
目  录
0 绪论
0.1 现代建筑设计简史
0.1.1 工业革命与包豪斯
0.1.2 现代构成与建筑设计
0.1.3 建筑流派与建筑造型
0.2 现代建筑设计方法
0.2.1 设计方法概述
0.2.2 视知觉与形态构成
1 建筑形态构成基础
1.1 概述
1.1.1 形态
1.1.2 视觉心理
1.2 建筑的点构成
1.2.1 性质与视觉特征
前  言
  《建筑形态构成》作为一本面向建筑学、室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及相关专业本科生的教材,自2008年5月出版以来,已在多所高等院校使用,并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与欢迎。
  第三版教材仍采用上一版教材的基本框架和基本内容,本次修订除全面校正上一版中的印刷差错、叙述欠妥之处外,本着巩固、完善和提高的修订原则,力图在强调基本原理与基础理论的同时,反映建筑形态构成原理的科学性与先进性。本次修订适当补充了一些基本要素的插图,并对局部内容进行了完善,以体现新形势下构成原理不断发展的趋势。
  另外,此次修订时对书稿中的彩色插图和建筑选例制作了电子版,便于教学及参考,各位读者如有需要,可与出版社相关编辑联系。
  虽然编者在本次修订过程中力求严谨和正确,但限于学识水平与能力,书中不足乃至错误仍属难免,殷切希望读者批评指正。同时,对在修订工作中给予大力支持的本书编委会的各位专家表示深深的谢意。

  编者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辞海》中关于“轴”的条目释义为“作为中心或枢纽”。轴起着支配作用,轴线是人类构筑与创造秩序的一种手段。《土木建筑工程词典》中对“轴线”一词的解释为:建筑群体或一幢建筑的布局中可分成对称或均衡两部分间的中线,是辅助建筑设计构图中的一种设想线。在建筑群体或单幢建筑中,有时可安排一条以上的轴线,表示布局中的主体或主要部分布置在其两侧的轴线称为“中轴线”。轴线的运用使建筑群或单幢建筑有重心感和均衡感,能够突出建筑群或建筑的主要部分。中轴线两侧的建筑则往往起衬托作用,使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更突出。
  在单体建筑、群体组合、城市空间设计中,轴线往往是一种简捷而明确的构成手段,中、西方传统建筑群体以至城市规划中不乏优秀的实例。中轴对称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优良传统之一。
  图3-1所示,严整对称的轴线空间与建筑序列,充分体现了封建统治集团至高无上的皇权和宗法礼制所强调的等级理念、伦理道德、行为规范为一体的思想。图3-2中,天安门广场保持了北京故宫的中轴布局,东西两侧的人民大会堂、革命历史博物馆、国旗基座、人民英雄纪念碑以及毛主席纪念堂,构成了尺度宏大、气势雄伟的政治文化中心。法国古典主义建筑把轴线奉为至尊,在欧洲几何式园林中,轴线更是设计手法的主宰。强调中轴线来自于深厚的民族意念,反映了社会意识和技术组织的统一。轴线是秩序的一个范例,表现出自然界中并不存在的严整的、精确的对称。

 建筑形态构成(第3版)(普通高等院校建筑专业“十二五”规划精品教材)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