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新编21世纪社会学系列教材;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

当前位置:首页 > 教材 > 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 中国社会(新编21世纪社会学系列教材;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5年03月16日
  • 开 本:32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300204871
作者:应星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03月 
内容简介
这是国内第一部为新型课程“中国社会”撰写的教材。该教材以中国社会的巨变为主线,首先用社会学的眼光勾勒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品质,并对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现代社会作了概略描述,而后着重对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以来经济、政治和社会等领域发生巨变的缘由、进程、机制及后果从社会学的角度进行了分析。 
该教材的基本内容是试图沿着时间的脉络讲述中国社会自己的发展故事,从社会学角度系统总结中国社会转型的前因后果及重要现象,总结社会学者对中国社会转型的既有研究成果,使学生能够学会对自己国家的土地和人民运用社会学的想象力。该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对中国社会巨变的分析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社会学分析层面,而是引领学生理解中国社会巨变中传统与现代的关系、经济与社会的关系、政治与社会的关系以及社会自身的关系。就此而言,该教材体现出了社会学重返西方经典时期关怀总体问题的旨趣,即像韦伯、涂尔干和马克思那样关心社会转型的核心领域——市场、企业、国家、权力、法律及其与社会的关系。
作者简介
应星,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村庄审判史中的道德与政治》、《“气”与抗争政治》,主编《中国社会学文选》、《社会学概论》 等。
目  录
绪 论 1…………………………………………………………………
第一节 中国社会课程的定位 1…………………………………………
第二节 中国社会研究的基本范式 6……………………………………

第一篇 现代中国社会的形成

第一章 中国传统社会的品质 19…………………………………………
第一节 政治体系 19………………………………………………………
第二节 经济发展 23………………………………………………………
第三节 社会结构 24………………………………………………………
第二章 中国传统社会的瓦解 28…………………………………………
第一节 帝制的终结与政治的衰败 28……………………………………
第二节 二元结构和过密化下的经济发展 31……………………………
第三节 乡土社会的解体 35………………………………………………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九章 社会组织与抗争政治
第一节 社会组织的发育
2013年4月20日8点02分,四川芦山发生里氏7.0级地震。地震发生后,除了政府部门和军队,像2008年汶川地震一样,大量的民间组织和志愿者赶赴现场组织救援。在这场抗震救灾的活动中,壹基金四川救援队10点57分集结出发,官方背景的红十字会11点02分才发出一条有关地震的微博。更值得玩味的是,地震首日壹基金筹得捐款1 000多万,而受“郭美美事件”影响,红十字基金会本身只筹得14万。有数据表明,从2007年到2011年的5年里,壹基金受捐额增加了10倍,而红十字会在2011年受捐金额仅仅比2007年增长了1%。尽管面临种种问题,红十字会领导仍表示为了“好办事”,无意放弃自身的行政等级,只是宣称要严查“郭美美事件”,而非承诺依照国际惯例进行结构性改革,实现更为开放透明的组织架构和运作机制。
慈善救灾是当代中国社会组织较为活跃,也最为开放的领域。这样一幅地震救灾的图景集中体现出当前中国大陆社会组织发展的一些特点:在某些官方背景的社会组织那里,“权力寻租”替代了“社团自治”,由于公信力问题,社会动员能力减弱。民间组织获得一定的成长,在某些领域已经开始发挥出难以忽视的作用,影响力甚至超过了官办社会组织。不过总体而言民间组织的力量还相对薄弱,也缺乏统一协调的能力。即便像壹基金这样有影响力的民间慈善组织,也面临着身份合法性的问题。从救灾中可以看到,政府为了治理灾区的堵乱或出于其他考虑,甚至不惜采用类似军管的手段限制民间救援进入。当地一些基层干部甚至对参与救援的民间组织怀有警惕,表示自己“是在党委政府领导下的,不主动和各种NGO接触”。
在自然灾害的情境中,社会组织对于及时救助、减轻灾害具有积极作用。有研究表明,当高温热浪这样的自然灾害袭来,社区的死亡率与其组织化程度、邻里网络关系密度成反比。实际上不仅如此,在更广泛的意义上,民间组织构成了社会生活和公共治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帕特南的研究表明,公民社会组织作为公民之间横向互动的组织结构,有助于促进互惠、信任等合作规范的产生。这些社会资本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背景之下,社会组织的发展正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避免“社会溃败”,摆脱“转型陷阱”,实现一些学者所期许的“善治”或政府提倡的“和谐”,社会组织的良好发育是一个基本的前提。
所谓社会组织或社会中间组织,是各种非政府组织(NGO)和非营利组织(NPO)的总称,又称为“第三部门”,包括公民维权自治组织、民间公益组织、社区组织、兴趣团体、行业协会、学会等。20世纪80年代前后,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一场“全球性结社革命”,推动了公民社会组织全球范围的成长。作为新兴的公共部门,社会组织构成应对“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一种途径,有助于形成建立在相互制衡和良性互动基础之上的多元社会治理体系,在当代世界很多国家的公共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中国社会(新编21世纪社会学系列教材;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