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版图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文学理论 > 中国现代文学版图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0年12月01日
  • 开 本:12k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47502006
作者:李明出版社:中西书局出版时间:2010年12月 
内容简介
    《中国现代文学版图》可视作一部依照版图类型描述而成的简明现代文学史。文学版图,不是简单的地域文学图,也不是单一的文学传播与影响导向图,更不是作家籍贯分布图。我们绘制的现代文学版图,是在严格文学意义上的现代文学生成、发展、演变的文学综合势力的分布图,是各种文化因素错综纠结相互作用而形成的重要文学现象图,是现代著名文学人物的文学活动空间图、迁徙流变图,是展示现代文学现代特质和自身特色的文学流派图、文学地域色彩图,是现代文学精神生成与扩张的文学生命成长图。透过这一张张版图,我们将能更清晰、更集中、更直接、更有效地观察现代文学历史全貌,加深对现代文学基本性质的认识与理解。
    《中国现代文学版图》由李明编著。
目  录
导言
文学版图:文学史书写的一种尝试
时代版图
小引
文学革命
革命文学
左翼文学
抗战文学
工农兵文学
名家版图
小引
鲁迅
郭沫若
茅盾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左翼文学深受苏联“拉普”及日本“纳普”等文学组织形式和观念的影响,强调文学组织生活和干预生活的作用,还曾一度照搬“辩证唯物主义”的创作方法。这种世界观决定创作的方法观念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消极影响。“左联”内部有明显的关门和宗派倾向,这些都受到鲁迅、茅盾等作家的批评。在创作实践中,极左倾向致使作品内容空洞,缺乏艺术感染力,也因此成为自由派文人取笑“左联”及其文学的口实。作为“国际革命作家联盟中国支部”的“左联”,自觉接受其关于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决议与指示。“左联”为此引进了不少文艺理论。如果分析一下,可以看出大体主要集中在文艺本源、文艺本质与创作方法三个方面。文艺本源方面,不论是以苏联普列汉诺夫、托洛斯基为代表的“反映论”,主张文艺反映现实,还是以波格丹诺夫为代表的“组织论”,要求作家“把工人阶级、广大劳动群众的心理和意识组织起来”,均促使左翼作家从现实生活中汲取重大的题材。体现在“左联”的具体决议中,就是抛弃写“身边琐事”、“革命兴奋和幻灭”的小资产阶级情绪、“恋爱和革命相冲突”的艺术模式等。关于文艺本质问题,不论是苏联的或日本的理论,均主张文艺从属于政治,文艺是阶级斗争的武器,文艺有改变现实的功能。但苏联的普列汉诺夫、托洛斯基、卢那察尔斯基则比较重视作品的艺术性;日本藏原惟人还修正了福本和夫无视艺术本质的观点,在重视文艺的政治宣传作用的同时,强调了文艺的艺术性与真实性。因之,中国左翼理论家与作家,认定文艺是有或带有阶级性,强调把阶级意识反映到艺术上,从阶级斗争出发塑造人物、安排情节、组织结构、叙述故事等。太阳社、创造社作家对鲁迅、茅盾等的攻击;30年代前期,左翼作家对“新月派”、“自由人”和“第三种人”、“论语派”的批判,其实均是以苏、日的文艺理论为依据。关于创作方法,苏联的“拉普”于1929年后倡导“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曾在国际文艺界广为流行,后“拉普”被苏共中央解散,并受到批评。30年代初,“左联”的决议,“左联”领导人、左翼文艺界都认定要用“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推动左翼文艺走上“最正确、最健康”的道路。及至1933年11月,周扬在《现代》发表论文,指出“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是个“抽象的烦琐的哲学公式”,完全忽视艺术的特殊性和创作活动的规律,并介绍了苏联还在讨论中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左联”初期,由于某些“左”的理论指导,使作家把认识现实的世界观,和形象地反映现实的艺术创作方法混淆起来,更没有指导作家深入生活汲取创作素材,给左翼文坛带来了不良影响。随后,由于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理论的译介,创作中“左”的缺陷才逐渐克服。
    “左联”的成立,是中共加强对文化领导的具体政策实践。左翼文学是中共直接领导下的文学,是宣传中共革命意识的文学。“左联”是半政党性质的文学团体,有严密的组织和传播渠道。“左联”宣称处于社会变革时期的艺术家,不是堕落为维护保守统治的工具,就是引领时代前进的预言家和先锋,号召作家以文学为武器,同一切阻滞社会进步的黑暗势力斗争,甚至不惜牺牲文学。“左联”利用租界这一特殊空间,发表左翼作家作品,宣传社会革命和阶级斗争学说,引起国民党的恐慌,国民党搜罗御用文人,鼓吹“民族主义文学”与之对抗。左翼文艺运动声势浩大,以鲁迅、茅盾为代表的左翼作家创作,代表了左翼文学最高艺术成就。P21-22


 中国现代文学版图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