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学人文库----文化与修养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理论 > 中研院学人文库----文化与修养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3年06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胶订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10818660
作者:李亦园 著出版社:九州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年06月 
编辑推荐

  《文化与修养》这本书是李亦园教授应台湾教育部门要求,作为供青年学生阅读的社会学科丛书之一而编写的。因此其语言通俗,内容也贴近生活,易于为读者所理解。自其出版以来,曾受到广泛的关注,不仅成为人类学等专业学生的重要参考书,也被广大读者当作涉猎文化领域的入门读物。
  本书并不止步于对文化的介绍。因李教授同时也是人类学研究大家,故将其长期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民间文化的研究理念贯穿于其中,使得通俗易懂的内容又具有深厚的理论支撑。每每让人对于那些原本习焉不察或者不甚了解的文化现象有“原来如此”的感觉,而同时也使读者在了解文化的同时,能以理性的眼光和态度去对待文化。
  我们这次出版简体版,根据内容在适当的地方增加了一部分插图,希望达到图文并茂的功效,同时,还挑选了两篇能够反映李亦园先生“致中和”宇宙观这一核心思想的论文作为附录,希望能加深读者对本书的理解。

 
内容简介

  了解文化,从而提高自身人文、道德、艺术方面的素养,这不仅能使个人“生活得更有意义,更有文化气息”,也能提升一个族群的竞争力。了解文化,从而于发现自身文化特性的同时,了解到文化间的差异,消除文化偏见,才能促进世界的和谐发展,因此文化的学习对于每个人来讲都是极为重要的。本书在揭示文化的意义与本质后,即采用文化人类学的分类法,介绍了科技、社群和精神三方面的文化,语言通俗,用例贴近生活,同时将作者数十年来研究“文化”和中国“民间文化”的两大理论架构纳入其中,使得通俗之中又蕴藏着深层的理念。

作者简介

  李亦园先生,1931年出生于福建泉州,17岁就读于台湾大学,师事考古及人类学大师李济、凌纯声、董作宾等人,后留学美国哈佛大学。曾任台湾大学人类学教授,台北中研院民族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台湾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创院院长,中国民族学会理事长,蒋经国国际学术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是台湾人类学的奠基者。目前活跃于台湾和美国的青壮年人类学者多受业于他。1984年当选为中研院院士。研究范围广泛,涉及人类学、比较宗教学、东南亚华侨研究、家庭宗教研究、神话研究等领域。主要著作有《文化与行为》、《一个移殖的市镇》、《信仰与文化》、《人类学与现代社会》、《文化的图像》、《台湾土著民族的社会与文化》、《文化与修养》、《宗教与神话论集》等专书16种,学术论文175篇,一般论作235篇。

目  录
第一篇 文化的意义与本质
第一章 文化的意义
汉代的刘向,在《说苑》一书中有一句话说“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其所指教化的意义也是一样的。
第二章 文化起源的启示
如果不是因为非洲气候引起变化或是因干旱偶然起了一场森林大火,人类就不可能下地而直立,也就不能学习语言,吸收不了上一代的文化。
第三章 文化的累积
从这些故事中得到的启示应该是:西方文明在今日的世界中虽占优势,但在过去他们却是贡献不多的,而在长久的将来,更未必是唯一领导者。
第四章 文化的塑模力
在我们中国,汉代的人欣赏“燕瘦”,唐代的人则欣赏“环肥”,现代的中国人受西洋的影响,已经以三围尺寸作为审美的标准!
第五章 文化的相对性
在巴西亚马逊流域的印第安土著中,当妻子生下婴儿之后,不是由她在家中“坐月子”,而是丈夫代替她“坐月子”,“坐月子”的丈夫被称为“产翁”。
第六章 文化的内涵
每一个民族穿着衣服颜色都有它一定的意义,西方人在婚礼上,新娘子穿白色的礼服,但丧事时的寡妇,穿的却是黑色的丧服。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也许有人以为原始民族依赖占卜较为明显,在文明民族中占卜的重要性就大为降低了。这样的想法也许在某一程度内是对的,但是也并不尽然。下面要举的例子是一个文明社会的例子,这是发生在美国西南部新墨西哥的事。新墨西哥州大都是沙漠地带,气候干旱,水分极缺。当地居民除去印第安人外,尚有不少人在十九世纪末从美国东部移民而来的垦荒者,他们来到荒凉的西部,凭他们的开拓精神与自然搏斗,他们在沙漠里种植玉米,自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得到灌溉的水。他们解决这一困境的办法是开凿深水井,有时一开几百尺然后才能得到地下水的灌溉,但是地下水并不固定,有时开凿再深也没有见到水,因此在这些西部开拓者之中盛行一种卜水井的办法。这是很简单地采一人形的柳枝,然后手执两杈并用力向内压,卜者一面执柳枝一面在要开凿水井的地面上走,柳枝因受到两手的压力,当走到一段路时其向上的枝头就容易向下落而指向地上,占卜的人看到柳枝头向下落时,就认为这是开凿水井的地点,于是动工开凿。根据人类学家Evon Vogt 的研究,利用柳枝卜水的方法实际上是不甚有效的,例如他搜集用占卜开井及不用占卜开井例子作比较,前者有一七五三个例,后者有一六七五个例,但是前者成功的百分比只有七十左右,后者成功的例子占百分之八十四,可见用占卜的方法开井并不比不占卜有效。但是Vogt 先生研究,用占卜开水井虽不真正有效,可是仍有较多的人行柳枝卜水的方法,并且有很多占卜的人都是受相当高深的教育的。Vogt 先生解释为什么在这样科技发展的社会里,仍然会有这种近乎迷信的现象存在呢?他认为在新墨西哥沙漠上开水井实是很困难的事,虽然上举有百分之七八十开井成功,但是其成功出水的深度却未算在内,出水的深度有时要好几百尺才能达到地下水,稍无耐心的人即会半途而废,所以开井是否成功就成为这些农民心中最大忧虑的事,而柳枝卜水实是借以弥补消除这种忧虑的方法。但是Vogt 先生认为消除忧虑也许在非知识分子中有作用,却未必在知识分子中发生功效,由此他再进一步探讨,认为柳枝卜水的存在最初或是由于可以消除心理忧虑的作用,但是行之已久却又被一种社会价值观所支持,于是就更盛行起来。这种社会价值观就是西部开拓移民的依靠自己不依赖别人的精神。柳枝卜水的方法是完全由自己可做到的办法,而不必求之他人。虽然这一方法并不见得有效,但总是由自己决定,自己决定的事由自己负责,这正是开拓者精神之所在,由于这一精神之所在,占卜的办法就借这精神的支持而流行下去了。Vogt 先生这一理论实有其重要性,因为一个民族基本价值所在之处,经常会被特别夸大、珍重而固守之唯恐不及,所以即使遇到不理性的挑战时,也不易被放弃,这一点在解释我国的占卜时实有重要的意义。


 中研院学人文库----文化与修养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