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技法讲坛——楷书技法四十五例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书法/篆刻 > 书法技法讲坛——楷书技法四十五例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08年09月01日
  • 开 本:大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39819303
  • 丛书名:书法技法讲坛
作者:李正庚 编著出版社: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年09月 
编辑推荐
历时2年,专业打造,热销中,6000幅图全景展现,历代书法技法。 
内容简介
  楷书是中国汉字字体中最实用的字体之一,最早提出楷书这一概念的是南朝时期书法家羊欣,他在《采古来能书人名》一篇中说:“(韦)诞字仲将,京兆入,善楷书,汉魏宫馆宝器,皆是诞手写。”然而,对楷书的称谓与名实所指,自楷书概念提出后,就有不同的几种说法。
  将“楷书”称作“隶书”的。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说晋时的王洽、王珉“能隶、行”,王羲之“特善草、隶”,王献之“善隶、藁”等。这时所谓的隶即楷书。唐代也称隶为楷,《旧唐书·百官志》:“贞观元年,诏京官职事五品以上嗜书者二十四人,隶馆习书。”《唐六典》卷十:“五日隶书,典籍、表、奏及公私文疏所用。”张怀璀《六体书论》中说:“隶书者,字皆真正,日真书。”唐房玄龄撰《晋书.王羲之传》:“(王羲之)善隶书,为古今之冠。”把楷书称作隶书,应该是唐人的习惯。
  将“楷书”称作“章程书”。南朝王僧虔说钟繇书法有三体:“一日铭石书,最妙者也;二日章程书,世传秘书,教小学者也;三日行狎书,行书是也。三法皆世人所善。”张怀璀《书断·八分序》中说:“时人用写篇章或写法令,亦谓之章程书,故梁鹄云:钟繇善章程书是也。”钟繇所处的汉魏时代,铭石书只能是当时的正体字即今天我们看到的魏晋时期的隶书,而“章程书”是用于“教小学”、文字训诂等曰常实用领域的。
目  录
总说 楷书源流及技法概述
第1例 藏锋
第2例 露锋
第3例 中锋
第4例 侧锋
第5例 提按
第6例 点的不同表现形态
第7例 横
第8例 竖
第9例 斜画的收放
第10例 钩法
第11例 圆转
第12例 方折
第13例 线条的力度感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45例 墨迹和石刻
学习楷书,就要临摹古人法书,而古代流传下来的法书范本很多都是刻帖。所谓刻帖,是将前人的法书名迹摹刻到石板或者木板上,捶拓后以拓本的形式流传。在过去,刻帖有效地解决了古代书法学习范本的难题。但是,这里也有一个问题,就是刻帖毕竟是刻在石头或者木头上的,点画和笔法的细微之处不可能与原帖一模一样,因而有可能存在失真之处。
有人认为刻帖因摹勒而失真,北碑因直接书丹而保真,实际上立在野外的碑版因千年沧桑、雨淋日晒也导致失真。碑版有直接书丹者,也有不书而刻者,刻碑则有很多刻工程式,下刀的痕迹很明显,圭角毕露。不书而刻者更是以刀代笔,处处表现出的是刀而不是笔,况且由于刻工自身的原因,使得刻碑与书丹二者很可能不一致。
因此,学习楷书,面对范本取舍,应该首先选取墨迹,毕竟墨迹最直观、最清楚地显示了古人用笔的方法。如果是刻帖,也应该要学会“透过刀锋看笔锋”,按照书写的本来面目来临摹。
下面略举几例石刻和墨迹碑帖,可以对比看出,如果通过墨迹的临摹,则更容易得到古人的用笔和意味深长之处,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学习楷书应该还是回到纸上,回到到书写的真实状态,不刻意做作,追求笔写的效果,这才是书法之“书”的本真含义。
  ……

 书法技法讲坛——楷书技法四十五例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