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新进展

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学 > 人格心理学 > 人格心理学新进展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07年12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303089888
  • 丛书名:心理学新进展影印丛书
作者:(美)默夫,阿杜克 主编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年12月 
编辑推荐
本丛书入选的文章代表了各心理学分支自2000年以来的**研究成果,同时各册所涉及的主题也全面体现了该分支学科国际的研究动态。
在各册图书中,既包括文献综述、对已有研究的质疑,也结合了先进的实验手段、技术和其他学科的综合知识,更多地关注和探索心理现象机制层面的复杂原因。每册均有问题思考,以启发学者们深入思索今后的研究热点和可能产生实质性飞越的突破口。
此套丛书可以作为各高校教师开设心理学新进展课程或专题讲座的教学用书,同时可以作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发表文献综述的内容依据,尤其还适合作为心理学专业英语课程的教材进行学习和讨论。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探讨了人格的稳定性,这已在上面进行了介绍。第二部分阐述了心理生物系统的个体差异以及与人格特征有关(影响人格或与其存在相互作用)的遗传因素,这里主要集中于探讨人格塑造过程中,生物和遗传因素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第三部分考察的是人格中的个体内加工。由于社会加工并非普遍存在的,其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个体的解码,因此,该部分主要考察了影响社会行为的认知、情感和自我评价过程。接下来,第四部分主要关注的是与社会加工有关的关系背景。这部分的文章表明,人格加工中富有意义的变化,与那些重要的长期性社会关系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本书分别探讨了人格的个体内加工和个体间加工,但二者之间并不存在固定不变的界线,事实上,它们之间有着持续不断的相互交换过程。最后,第五部分探讨了人格与健康的关系。人格研究关系着个体如何生活以及如何体验生活,这方面的工作是最为激动人心的。为此,深入理解人格的适应作用和不适应作用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目  录
第一编 人格的界定:对于稳定性的争论
 PersonaIity Defined:The lssue Of StabiIity
  人格的稳定性:观测结论及相关评价
  Robert R.McCrae and Paul T.Costa,Jr.
  The Stability of Personality:Observations and Evaluations
  人格一致性的轨迹:情境行为剖面图
  Walter Mischel,Yuichi Shoda,and Rodolfo Mendoza―Denton
  Situation-Behavior Profiles as a Locus of Consistency in Personality
  使人格超越个人与情境之争:来自个体内变异的挑战和机遇
  William Fleeson
  Moving Personality Bey ond the Person_Situation Debate:The Challenge and the Opportunity of
  Within-Person Variability
第二编人格中生物机制的作用
 The ROIe Of BiologicaI MechaniSms In PersonaIity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编人格的界定:对于稳定性的争论
  人格心理学的目的在于理解个体持久化的个性倾向,以便解释和预测其在特定情境中的行为反应,即解释随着时间及情境的变化,个体特有的思想、情感以及社会行为方面的特征模式。其中隐含的一个假设是,个体的反应存在着某种一致性。研究者通过考察个体在环境适应过程中的一些基本加工,可以实现对这些一致性的“解码”。可见,人格心理学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并植根于个体的生物因素及社会背景中去考察。这提示,为了完整地把握个体的适应模式,我们需要进一步理解人格的生物和遗传因素、情感和认知机制以及人际和社会加工。总之,人格研究的内容既包括个性倾向的种类和范畴,也包括影响及解释这些倾向的加工过程。本书的文章主要反映了当前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并涉及一些最近的研究发现。不过,这里首先对人格的广泛性概念争议进行了阐述。
人格的一致性从未受到研究者们的质疑,这也是人格心理学存在的一个重要前提。不过,如果人格涉及个体对自身生活环境的适应,那么它应该同时具有可变性和稳定性两个方面。因此,长期困扰人格心理学家的一个棘手问题就是:在个体的反应过程中,到底哪种稳定性会有助于人格一致性的出现?本书第一部分的三篇文章即探讨了这一挑战,并试图把可变性和稳定性结合起来进行考察。需要说明的是,虽然三篇文章都认为稳定性和可变性是共存的,但其对二者的界定却存在一定差异,对二者与人格的关系也持有不同的看法。首先,McCrae和Costa(1994)强调了时间稳定性(temporal stability)的观点。他们认为,随着时间的发展,人们在广泛的特质类型以及整体化倾向方面的相对位置一般很少发生变化。在强调总体行为跨情境稳定性的同时,他们还认为,特质并非完全的“重复性习惯”,它们有时也会与瞬间的机遇发生交互作用。接下来,Mischel,Shoda和Mendoza—Denton(2002)主要集中于探讨由情境界定的人格一致性信号。他们认为,最有意义的一致性存在于个体对情境进行反应的稳定模式中,如个体在A情境下会产生x行为,在B情境下则产生Y行为。这需要深入地理解个体对情境的解释,稳定性就存在于对可变的解释模式中。最后,Fleeson(2004)进一步支持了当前多数研究者所认可的观点,即稳定性和可变性都是全面地理解人格所必不可少的。
……

 人格心理学新进展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