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原理、技术及应用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 环境科学 > 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原理、技术及应用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2年05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030340658
作者:朱坦,冯银厂 著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05月 
内容简介
本书结合我国颗粒物污染防治工作的需求,系统总结了我国大气颗粒物源解析技术理论与应用领域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全书共分八章:第一章主要介绍我国大气颗粒物污染问题的演变及大气颗粒物源解析技术的发展历程;第二章介绍化学质量平衡受体模型的基本原理;第三章介绍二重源解析技术方法;第四章介绍大气颗粒物源及受体样品的采集和化学成分谱的建立;第五章介绍降低二次碳颗粒影响的大气颗粒物源解析技术方法;第六章介绍复合受体模型原理及方法;第七章介绍大气颗粒物源解析模型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实例;第八章介绍几个受体模型的应用实例。

本书适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气环境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教师及科研人员,环境保护部门从事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阅读和参考。
作者简介
朱坦 南开大学教授,现任南开大学环境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环境保护部战略环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科技部“973”综合交叉领域咨询专家。

主要研究领域为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环境评价与管理、循环经济、低碳发展和城市生态等。在国际上最早提出城市颗粒物源解析中“扬尘”的概念,建立了具有我国特色的大气污染源解析技术,为改善城市大气污染做出了重要贡献。

共主持或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项目、“863”项目、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课题等科研项目7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获得省部级奖20多项,2002年获第六届“地球奖”。

冯银厂 理学博士,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环境保护城市空气环境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主任。
目  录
前言
第一章 大气颗粒物源解析技术进展
引言
第一节 大气颗粒物源模型的发展
第二节 大气颗粒物受体模型的发展
第三节 大气颗粒物受体模型源解析的主要特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化学质量平衡受体模型的基本原理
引言
第一节 化学质量平衡受体模型的基本原理及算法
第二节 化学质量平衡受体模型拟合优度的诊断体系
第三节 化学质量平衡受体模型的产生与发展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二重源解析技术方法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 大气颗粒物源解析技术进展

引  言

随着源解析研究的发展,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技术先后出现了三种方法:排放源清单方法、源模型(扩散模型)法和受体模型法。

排放源清单法是最早应用的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方法。排放源清单法是根据排放因子,估算区域内各种排放源的排放量,根据排放量,识别对受体有贡献的主要排放源。这种方法对于颗粒物来说,主要存在两方面的缺陷:一是颗粒物开放源众多,其排放量难以准确得到;二是排放源的排放量与其对受体的贡献通常不是线性关系。因此,随着污染源类型越来越多,环境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排放源清单法已经无法满足大气颗粒物源解析技术的要求。

源模型法从污染源出发,根据各种污染源源强资料和气象资料,估算污染源对受体的贡献。但是,对于量大面广的颗粒物开放源来说,由于无法得到可靠的源强资料,难以估算该污染源类对受体的贡献值。因此,可以说,难以建立全面的颗粒物污染源类与受体之间的关系是源模型法在颗粒物源解析应用中的最大障碍。

为了解决上述两种方法存在的问题,受体模型法应运而生。它从受体出发,根据环境空气颗粒物的化学、物理特征等信息估算各类污染源对受体的贡献。受体模型的种类很多,但主要分为两大类:源已知类受体模型和源未知类受体模型。这两类模型的算法不尽相同,有着各自的优缺点。受体模型是目前在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颗粒物源解析技术。

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也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图1-1) 。第一阶段:主要以源模型为主;第二阶段:随着源模型遇到的问题日益突出,受体模型和源模型开始混合使用;第三阶段:由于环境问题日益复杂,单独使用某一种模型已无法满足需求,复合模型得到了发展和应用。

 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原理、技术及应用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