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语义学导论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语言文字 > 模糊语义学导论

  • 版 次:1
  • 页 数:387
  • 字 数:308000
  • 印刷时间:2007年01月01日
  • 开 本:大32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802304574
作者:黎千驹 著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年01月 
编辑推荐
什么是模糊语义?语义模糊性的根源何在?该怎样去研究模糊语义?
  模糊语义学是一门怎样的学科?它与其他相关学科有何联系?在科学研究中,该如何利用模糊语义学的成果去解决其他相关学科中的一些问题?
  在人际交往中,模糊语义具有哪些语用功能?人们该如何运用模糊语义来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该如何运用模糊语义来构建和谐社会的桥梁?
  但愿这本《模糊语义学导论》能够为您献上一片开启模糊语义学和人生智慧大门的金钥匙。 
内容简介
  模糊语义学是一门以语义的模糊性为对象的、具有交叉性和综合性的边缘科学,它既是语义学的分支学科,也是模糊语言学的分支学科。该书运用 “整体贯通性”和“学科渗透性”来研究模糊语义,全面而系统地阐释了模糊语义学的基本原理,从不同的角度深入系统地探讨了语义的模糊性情况,揭示了语义模糊性与明晰性之间的辩证关系,阐发了模糊语义的言语交际活动中的实际应用价值,论述了模糊语义学与语言学各分支学科和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及它在这些学科中的实际应用价值,从而从“基本原理、研究方法和应用价值”等三个方面建构了模糊语义学的学科体系。该书内容翔实、论述精要、方法科学、语言流畅,具有系统性、新颖性、独创性和实用性。
作者简介
  黎千驹,1957年生干长沙市。湖北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硕导,兼任湘潭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导、南开大学中国文字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10余部。   在古汉语领域出版有《古汉语知识二百题》(1991)、《古代汉语》(副主编,2000
目  录
前言
第一章 模糊现象与模糊集理论
 第一节 模糊现象的普遍性
 第二节 模糊集理论的诞生及其影响
第二章 模糊语言概说
 第一节 模糊性与模糊语言
  一 模糊性
  二 语言的模糊性
  三 模糊语言
 第二节 模糊语言研究的意义
  一 有助于自然科学的研究与发展
  二 有助于社会科学的研究与发展
  三 有助于提高对语言自身的研究
  四 有助于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 模糊现象与模糊集理论
  第一节 模糊现象的普遍性
任何事物在其发展、变化的过程中都会显现出一定的外部形态和联系。事物这种在发展、变化过程中所显现出的一定的外部形态和联系,就是现象。世界上的现象纷繁复杂,不可胜数,往往令人眼花缭乱。其中有些现象在类属、性态方面缺乏明确的界限,给人以模糊的印象,这就是模糊现象。这种模糊现象大地、普遍地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以及自然语言之中。古往今来,人们对这些领域中的模糊现象皆有所察觉,有所认识。例如:
在自然界普遍存在着模糊现象。恩格斯说:“在希腊哲学家看来,世界在本质上是某种从混沌中产生出来的东西,是某种发展起来的东西、某种逐渐生成的东西。”例如:昼与夜的循环、春夏秋冬的交替,本无确切的界限可言;晦明阴晴,乃自然气象,瞬息万变;万水奔流,本无江河湖海之别;地面高耸,亦无丘山之分。
在人类社会中,也同样存在着大量的模糊现象。例如:《老子》认为事物之间的对立都是相对的,“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并且认为对立着的事物也可能向相反的方向转化,因此《老子》又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既然如此,对立着的事物之间当然就没有明确的、一成不变的界限。《庄子》则进一步认为“物无非彼,物无非是”,因此“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在庄子眼里,万物原本就无彼此无是非可言的,“道通为一”,即用道的观点来看,都可以通而为一。这无疑陷入了相对主义与虚无主义。
  ……

 模糊语义学导论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