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脊椎动物志 第二卷 两栖类 爬行类 鸟类 第七册(总第十一册) 恐龙蛋类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科学 > 中国古脊椎动物志 第二卷 两栖类 爬行类 鸟类 第七册(总第十一册) 恐龙蛋类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5年01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精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030426109
  • 丛书名:中国古脊椎动物志
作者:赵资奎,王强,张蜀康 编著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01月 
编辑推荐
  《中国古脊椎2卷7册》是我国凡涉及地学和生物学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博物馆有关科研人员及业余古生物爱好者的基础参考书,也可为科普创作提供必要的基础参考资料? 
内容简介
  本册志书是对2013年以前在中国发现并已发表的恐龙蛋类化石材料的系统厘定总结?《中国古脊椎2卷7册》包括13蛋科29蛋属65蛋种?每个蛋属?蛋种均有鉴别特征?产地与层位?在蛋科这一分类阶元中并有概述,对该阶元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等做了综述?在所有阶元的记述之后附有评注,为编者在编写过程中对发现的问题或编者对该阶元新认识的阐述?《中国古脊椎2卷7册》附有104幅化石照片及插图?
目  录
总序i
本册前言ix
本册涉及的机构名称及缩写xi
导言
一、羊膜卵一般特征
二、恐龙蛋类概述
三、中国恐龙蛋类化石的发现及分类体系的建立
四、蛋壳的生物矿化作用和蛋壳组织结构
五、恐龙蛋类蛋壳的组织结构及其形成机理
六、恐龙蛋类化石的分类方法和命名
系统记述
长形蛋科OofamilyElongatoolithidae
长形蛋属OogenusElongatoolithus
巨形蛋属OogenusMacroolithus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导 言
  一、羊膜卵一般特征
  脊椎动物从水生到陆生的演化过程中,最后的一次重大变革就是羊膜卵(图 1)的出现。这一变革,使陆生脊椎动物能够完全摆脱对水的依赖,在陆地上进行繁殖。卵在母体内受精,然后产在陆地上孵化为幼体。卵内含有一个大的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养料。此外,还有两个袋囊,即羊膜腔和尿囊。羊膜腔中充满着液体(羊水),胚胎就浸润在羊水里发育;尿囊收容胚胎在卵内发育期间排出的废物。卵的外面包裹着一层卵壳,卵壳的功能是保护卵不受外力的损伤,而且又具有大量的气孔,既能限制卵内水分的蒸发,又能保证胚胎发育时呼吸气体的交换。动物有了这样的卵,才能自由地生活在陆地上,而不必像两栖类那样,必须回到水中去繁殖。人们把具有羊膜卵的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合称为羊膜卵动物,而爬行类就是最早的羊膜卵动物。
  根据羊膜卵卵壳的组织结构特征,大体上可以分辨出三种结构模式(Erben, 1970;Hirsch et Packard, 1987; Mikhailov, 1987a; Packard et DeMarco, 1991; Hirsch,1994b):
  (1)膜状软壳(图 2A):蛋壳是由蛋白质纤维织构而成的单层或多层的软膜,其中充填无定形的小颗粒方解石晶体。以大多数蜥蜴、蛇类等的卵壳为代表。
  (2)钙质软壳(图 2B):蛋壳由蛋白质纤维织构而成的厚层卵壳膜和很薄的文石晶体层组成。由于组成钙质层的文石壳单元排列松散,彼此互不相连,因此,这种蛋壳是柔韧的。以海龟类的卵壳为代表。
  (b)方解石蛋壳(图 2D, E)——蛋壳由一薄层的卵壳膜和一厚层的方解石晶体壳单元组成。有鳞类的壁虎科( Gekkonidae)、鳄类、鸟类及所有被鉴定为属于恐龙类的蛋都是这种结构。
  膜状软壳和钙质软壳这两类蛋壳由于其主要成分是有机物质,钙质成分排列松散,当蛋壳中的有机物质腐烂掉后,其中细小的矿物晶体便溃散掉。因此,这两类蛋壳很难成为化石保存下来,只有在特殊情况下保存有未出壳或即将出壳的胚胎骨化石。如最近在我国发现的翼龙胚胎化石(Ji et al., 2004; Wang et Zhou, 2004; Unwin et Deeming, 2008)和潜龙胚胎化石(Hou et al., 2010),证明翼龙类和潜龙类所产的卵壳是膜状软壳。相对地,钙质硬壳的钙质层相对较厚,由排列紧密的壳单元组成,因此能够形成化石保存下来。
  二、恐龙蛋类概述

 中国古脊椎动物志 第二卷 两栖类 爬行类 鸟类 第七册(总第十一册) 恐龙蛋类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