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产业发展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中国经济 >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产业发展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6年03月01日
  • 开 本:32开
  • 纸 张:纯质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44759434
作者:刘志彪出版社:译林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年03月 
编辑推荐
众所周知,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浪潮在持续推进,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程度在日益深化,如何将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产业升级紧密联系起来,由此成为当前学界和政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刘志彪教授在本书中首次提出了“第二波全球化”的概念,并指出其与“第一波全球化”的显著不同,即“第一波全球化”是基于出口导向的全球化,而“第二波全球化”是基于内需经济的全球化。作者从基于内需的角度对中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进行了系统分析,强调了扩大内需不仅不会和全球化相矛盾,而且是经济全球化在新的发展阶段的高级化。这一理论创新,将会有效促进中国产业理论和政策方面的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紧紧围绕中国产业转型升级这一主题,深入探讨了“第二波经济全球化”的理论内涵及其给中国产业升级带来的难得机遇,提出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如何实现产业升级的系统主张,即中国新一轮的全球化战略应该紧紧抓住这一机会,通过升级版的扩大开放以及结构调整和制度变革,以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攀升至全球价值链高端的目标,分享第二波经济全球化的红利。作者基于全球价值链理论,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中国应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外包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作为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并在新一轮的经济全球化过程中重构国家价值链,以不断提升中国产业及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作者简介
刘志彪,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经济学部委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曾任南京大学商学院副院长、经济学院院长,江苏省社科院院长、党委书记,南京财经大学校长等职。主要研究领域:产业经济学、长三角区域经济、中国经济发展。迄今已出版专著、合著二十多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中英文论文一百多篇,其中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等国内一流学术期刊发表近三十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论著曾数十次获得省部级政府优秀成果奖励,其中四次获江苏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三次获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一次),两次获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其中优秀著作二等奖一次)。
目  录
前言 从后发到先发:以创新驱动中国产业升级 3第一章 第二波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战略选择 16第一节 第二波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 16第二节 第二波经济全球化红利的实现机制 23第三节 经济新常态下的产业政策功能转型 33第四节 统一市场建设是中国经济“开放第二季” 43第二章 全球价值链提升与中国发展方式转变 51第一节 在全球价值链中提升中国外向型经济战略 51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俘获型网络的形成、突破与对策 58第三节 重构国家价值链:转变中国制造业发展方式 67第四节 从全球价值链转向全球创新链:中国产业发展新动力 75第三章 以生产性服务业主导中国产业升级 87第一节 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与拓展 87第二节 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94第三节 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投入的作用机制和实现途径 101第四节 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结构升级 109第四章 以服务业外包带动中国产业升级 116第一节 国际外包视角下的中国产业升级 116第二节 服务业外包与中国新经济力量的战略崛起 124第三节 为什么中国发达地区的服务业比重反而较低? 133第四节 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服务业进入现代增长轨道 139第五章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与转型 147第一节 东部沿海地区制造业的发展演变 147第二节 东部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的战略转型 157第三节 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路径与长效机制 164第四节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一体化发展 172参考文献 182附:以全球价值链视野研究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产业发展问题——刘志彪教授访谈 188
前  言
前言 从后发到先发:以创新驱动中国产业升级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一个极其重要的标志,就是不仅增长速度由非常态、超常态回归正常态、平常态,而且在增长动力、发展结构、风险挑战等诸多方面,都面临着新的环境和条件的变化。如在传统比较优势逐步消失的条件下,中国经济如何形成新的动态比较优势、国际竞争能力和稳定增长的势能?对于政策决策者来说,学习、适应和引领新常态,一个最为重要的问题是: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如何重新认识并正确处理好开放与创新、发展之间的关系?开放也是改革,因此开放与创新、发展之间的关系就是改革与发展的关系。这是过去的老问题,但在新常态下又具有重要的新内涵。说它们是老问题,是因为我国一直就是在不断的开放中增强发展动力、纠偏经济结构和应对风险挑战的。但是过去的开放型经济发展,主要呈现为单一的出口导向形态,在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和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中,我们实行的是“市场换技术”的开放发展政策,实现的是学习发达国家的模仿型技术进步,而不是真正的基于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虽然学习模仿型的技术进步是我们在发展中的必经阶段,但是这种发展方式现在到了向自主创新阶段转型的重要关口。说它具有新内涵,是因为一方面,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已对我国创新与发展的模式产生新的挑战。具体来说,就是如何在过去大力发展出口导向的外向型经济的基础上,通过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实现新常态下创新驱动导向的发展?另一方面,我国参与新一轮全球竞争的动态比较优势,不可能持续依赖过去那种大规模劳动的数量投入,或仅仅依赖于体力和汗水,而必须主要依靠创新驱动,或主要依靠脑力和智慧。这种发展驱动力的结构转换,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可能也不需要通过闭关自守、自力更生来封闭化地完成,而必须、也可以更多地利用全球化所提供的有利条件。
媒体评论
第二波经济全球化,简单说就是发展基于内需的全球化经济,即吸收全球优质的创新要素,利用本国的市场规模,来加速发展本国的创新产业。第二波经济全球化完全不同于基于出口导向的第一波全球化,其基础是培育全球性城市,主体是全球性产业,主角是全球化企业,核心是全球化人才。——刘志彪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产业发展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