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与重建:中国城市公共空间与公共生活变迁 华东政法大学社会治理文丛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各部门经济 > 转型与重建:中国城市公共空间与公共生活变迁 华东政法大学社会治理文丛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7年01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胶订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13602099
作者:孟超 著;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年01月 
编辑推荐
  讲述城市空间变迁的故事 
内容简介
  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中重要的共享资源之一:它不仅是市民的休憩之所,更为市民提供了一种城市的“可视性”;它关乎城市形象、城市活力和城市文化资本。鉴于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意义,笔者重点考察了出现在北京城市中的几种公共空间重建/再造方式。 
  笔者认为,在传统城市中,市民的生活世界与公共空间是“耦合”的,与市民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小商业、寺庙、功能混合的邻里和街道构成了公共空间的核心。重建一种现代的公共空间、重建公共空间与公共领域之间的关联,不仅有助于维护一个更加民主、美好的城市,而且有助于市民重建与城市的联系、反制城市空间的宰制性力量。
作者简介
  孟超,男,1986年出生,社会学博士,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博士后,研究方向为城市社会学。2014年在《学习与探索》发表《从“基层组织主导”到“社会组织参与”——中国城市社区建设模式的一种可能转变》,2015年在《求是学刊》发表《微观城市实践:一种空间抵抗策略》。
目  录
绪论1
第一章“前现代”城市公共空间39
第一节传统的公共空间41
第二节公共空间的前现代转型47
小结54
第二章现代城市公共空间57
第一节现代化与城市化背景中的城市:公共空间与都市景观60
第二节公共空间中的国家67
第三节新公共空间与新集体生活78
小结84
第三章微观城市实践:再造公共空间的理论基础87
第一节谁构建城市90
第二节从“日常空间实践”到“微观城市实践”92
第三节公共空间意义的扩展与再发现98
前  言
总序
华东政法大学的社会学学科,走过了一段特殊历程。早在1908年,圣约翰大学就在全国开设社会学课程,中国人科学认识社会,连通世界的脚步,由此启程。1952年,在圣约翰校址上,由原圣约翰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九所院校的法律系、政治系和社会系合并组建成立了华东政法学院,后因历史原因学校停办。1979年华政复校,社会学课程重新开设,老院长曹漫之先生荣任上海市社会学学会会长。为适应现代法治社会发展和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需要,学校于2003年5月重新组建社会学系,下设社会学、社会工作两个本科专业,2009年扩建为社会发展学院。重建后的社会学学科,将苏州河畔的厚实凝重延续到上海的发祥地和文化之源,在松江新城这块热土焕发了新的生机,专业建设得到长足发展,学生数量不断扩容,迈入了又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书摘插画
插图

 转型与重建:中国城市公共空间与公共生活变迁 华东政法大学社会治理文丛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