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与中国道路——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军事 > 政治 > 改革开放与中国道路——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6年11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胶订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19220150
作者:南京政治学院上海校区,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编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时间:2016年11月 
编辑推荐
本论文集作者立足于时代发展大背景,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等丰富内涵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并以这些科学理论为指导,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地分析研究了目前现实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集专业性强,具有一定学术价值,对相关领域的工作者及研究人员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因此具有一定的出版价值。 
内容简介
2014年10月,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会、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上海校区共同举办了"改革开放与中国道路--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理论研讨会暨上海马克思主义论坛。该会议共收到论文117篇,经专家评审,确定其中30篇为优秀论文。现将30篇优秀论文结集出版,以供研究参考之用。论文作者立足于时代发展大背景,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等丰富内涵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并以这些科学理论为指导,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地分析研究了目前现实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作者简介
南京政治学院上海校区是全军培养政治指挥干部、政治机关干部、军事心理与心战干部和军事信息管理干部的中级任职教育院校和全军"2110工程"重点建设院校。承担包括全军师旅团政委政工研究班、师旅团政治部(处)主任轮训班、总政机关干部培训班、全军组织部(处)长轮训班等高层次任职教育任务;拥有军队政治工作学和政治学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哲学、法学、军事学、管理学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军事学、管理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其中军队政治工作学、军事心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全军"2110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专业领域。
目  录
现实基础:邓小平开创新道路创立新理论的主客观条件…………………陈锡喜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价值………………………………………程竹汝
邓小平的治政观………………………………………………………………周智强
论邓小平坦荡无私的博大胸襟……………………………………李 宁 刘凤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形态的创新历程与逻辑建构………………………刘 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演进的历史逻辑……………………………………黄福寿
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社会主义……………………………………………颜晓峰
邓小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张 明 薛建华
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汪青松
和平发展时代主题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孙 力
前  言
2014年10月26日,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南京政治学院共同主办,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南京政治学院上海校区承办的"改革开放与中国道路--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理论研讨会在南京政治学院上海校区成功召开。南京政治学院佟海青副院长,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李琪副部长,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沈国明,中共上海市委党校郭庆松副校长等领导出席会议。来自上海市人大、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政法大学、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和军队院校等单位的80余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参加了会议。20多位专家学者从不同维度探讨了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建设与发展。会议指出,邓小平作为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会议认为,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基础,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又是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两者相互依存、相互推进。会议强调,邓小平同志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特点、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强国之路、富民之路。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把开拓创新作为一种常态,不断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又从实践中做出新的理论概括,把改革开放不断向前推进。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义的认识也在不断丰富和完善。邓小平指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江泽民在建党80周年大会上指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胡锦涛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强调:"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指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义在实践中丰富、在发展中升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就特在其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上,特就特在其实现路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的内在联系上,特就特在这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上,特就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上。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位一体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科学内涵。准确把握邓小平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义,就是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自信:即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道路就是党的生命,关系到党的事业兴衰和成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历史方位、基本路线、历史任务、总体布局和奋斗目标,是对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实践经验和认识规律的科学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它引领中国发展进步,体现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客观规律和趋势。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符合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中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认同和梦想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符合我国国情,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需要不断完善,从而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供更加有效的制度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顺应时代潮流,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始终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形成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

 改革开放与中国道路——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