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世界名著 > 母亲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5年08月01日
  • 开 本:32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37844291
  • 丛书名:名著名家名译系列
作者:(苏) 高尔基 著,刘伦振 译出版社: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08月 
编辑推荐
  《母亲》是在中国**影响力的外国文学作品之一,是一部充满勇气和力量的书,被公认为是世界文学史上崭新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品。 
内容简介
  《母亲》是高尔基的名篇之一。小说通过青年工人巴维尔和母亲尼洛夫娜在革命浪潮的激荡下成长为自觉的革命战士的过程,塑造出丰满的社会主义新人形象,从一个方面真实而具体地反映了俄国第一次革命时期的历史进程,被列宁称赞它“是一本非常及时的书”。
作者简介
  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1956),俄国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社会活动家,苏联文学的创始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列宁称他是“无产阶级文学最杰出的代表”。其文学创作包括小说、散文、政论、特写、戏剧等,其中,以小说和散文为主。短篇小说《马卡尔·楚德拉》《伊则吉尔老太婆》等,长篇小说《母亲》《童年》《在人间》,散文《海燕之歌》《鹰之歌》《春的旋律》《太阳的孩子们》《早晨》等,都是享誉世界的经典名篇。高尔基早期创作的现实主义作品多取材于他的底层生活的见闻和感受,捕捉劳动群众生活的时代特征,其目的仍然是要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刘伦振,著名翻译家,代表译著《陀思妥耶夫斯基传》《贵族之家》《罗亭》等。
媒体评论
  能将“那些似已无用的生活素材变得永恒不朽”。
  ——法国作家 罗曼·罗兰
  高尔基的人物本身就包含着革命。
  ——英国作家 萧伯纳
  他是新时代文学的导师。高尔基的名字代表着世界文学史上的新时期。
  ——鲁迅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一

  日复一日, 当工厂的汽笛在浸满油烟的工人区上空颤着大嗓门吼叫时, 应着这喊声, 一觉醒来还来不及消除疲劳的人们, 哭丧着脸, 酷似一群受惊的蟑螂, 从灰暗的小屋里向街上拥去。 寒风中,他们沿着昏暗的未铺路面的街道, 走向那高高的囚笼———砖石砌造的工厂。 这工厂睁着几十只油污的四方眼, 闪着寒光, 扫射着泥泞的道路, 冷漠而自信地等候着他们。 烂泥巴在脚下发出吧唧吧唧的响声。 传来了人们还没醒过盹来的叹息, 粗鲁的咒骂声也不时尖利地划过晨空, 而迎着这些人飞掠而来的是另一种声音———机器的隆隆喧哗和蒸汽的咝咝唠叨。 乌黑的烟囱拔地而起, 阴森威严, 活像一根根高举在工人头上的粗大棍棒。
  傍晚, 夕阳西下时分, 家家户户的玻璃窗上, 血红的霞光在疲惫地闪耀, 砖石砌造的工厂, 把人们像废弃的炉渣似的抛掷出来,他们的面孔被熏得黢黑, 浑身散发出叫人发腻的机油气味, 一个个露着饥饿的牙齿, 又走在街道上。 现在, 他们的谈话声里, 流露出一种生气, 甚至是一种欢乐。 一整天苦役般的劳动终于结束了, 在家里等着他们的是晚餐和休息。
  整个白昼叫工厂给吞噬了, 机器尽其所能, 从人们的筋骨里榨取了所需的力量。 一天的光阴, 踪迹全无地从生命中勾掉了, 人们又向自己的坟墓走近了一步。 但是, 当他们感到休息的喜悦和烟雾迷蒙的小酒馆的欢乐已近在眼前时, 也就心满意足了。
  每逢假日, 人们睡到十点左右, 然后, 有老婆的中年男子穿上自己最好的衣服去听弥撒, 一路上总得骂上几句那些对教堂漠不关心的年轻人。 而从教堂回到家里之后, 吃罢馅饼, 他们又倒下睡觉, 一直睡到傍晚。
  经年累月的劳作, 打煞了人们的食欲, 为了吃下东西, 他们就 大量喝酒, 用火烧火燎的伏特加酒来刺激胃口。
  向晚时分, 他们沿着街道懒洋洋地溜达, 有套鞋的人都穿上了套鞋, 尽管地上很干爽; 有雨伞的人都带上了雨伞, 尽管天上有太阳。
  朋友跟朋友打头碰脸时, 话题总离不开工厂和机器, 要么就咒骂工头, 说的和想的全是跟做工有关的事情。 在单调、 寂寞的日子里, 迟钝和乏力的思想难得迸发出几星火花。 回到家里, 常常跟老婆吵架, 动不动就豁出拳头痛打她们。 年轻人便泡在小饭馆里, 或者相互间操办着聚会, 拉手风琴, 唱着淫荡肮脏的歌谣, 跳舞, 说着下流话, 喝着酒。 被劳动折腾得疲惫不堪的人们, 喝起酒来醉得快, 醉了后便会在胸膛里爆发出一种病态的、 莫名其妙的愤怒。 这 怒气要发泄出来, 于是人们就紧抓住每一个机会来消解躁乱的情绪,

 母亲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