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自传 > 夜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4年08月01日
  • 开 本:大32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精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44271769
作者:〔美〕埃利威塞尔 著,袁筱一 译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出版时间:2014年08月 
编辑推荐
★2006年《纽约时报》、亚马逊畅销排行榜冠军
  ★奥普拉图书俱乐部推荐:我从他的勇气获得勇气。这是所有人都应该读的书。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经典自传、欧美高中生与大学生必读书目
  ★译为30多种语言,美国销售超过600万册

  《夜》是一个十五岁少年的奥斯维辛回忆。一九四四年四月,犹太少年埃利威塞尔一家被送往集中营,在那里度过了纳粹覆亡前*黑暗的一年。埃利和两个姐姐活了下来,父亲、母亲和妹妹死在了集中营。父亲死后两个月,美国军队抵达,集中营解放。
  只有经历过奥斯维辛的人才知道奥斯维辛是什么。其他人永远不会知道。遗忘意味着危险和侮辱。忘记死去的人相当于再一次杀害了他们。
 
内容简介
《夜》是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埃利威塞尔的自传,讲述了他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经历。《夜》是一本书写面对黑暗的艰难之书,也是一本勇气之书:讲述了人如何面对黑暗的极限之境,如何渡过残忍的极限之境,如何在绝境中获得生的勇气。

  那一天,我们登上开往地狱的火车,以为只是一次不太舒适的旅行。
  我经历了奥斯维辛的一切,除了焚尸炉。无数信念和身体在我眼前化为烟尘。
  重新成为自由人,我们的第一个动作是冲向粮食。我们想的就只有这个。
  我们不想报仇,也不想父母。只想面包。
作者简介
埃利威塞尔(1928— )
  波士顿大学教授,奥斯维辛集中营幸存者。1986年获诺贝尔和平奖。代表作《夜》记述了他被监禁于纳粹集中营期间的经历。
媒体评论
这本薄薄的小书有着骇人的力量。——《纽约时报》
  通过这个少年的眼睛,我们看见了残忍和慈悲的极限。我从他的勇气获得勇气。这是所有人都应该读的书。——奥普拉
  我要作证,阻止死去的人再度死去,也为我活下来这件事辩护。——埃利威塞尔
  为什么我要写这本书?因为我不想变成一个疯子,或者正相反,想变成疯子,想更好地理解疯狂,巨大的、可怕的疯狂。——埃利威塞尔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大家都叫他莫谢执事,就好像他从未有过家族姓氏一般。他在哈西德派犹太教堂打杂。锡盖图—我的童年就在这个位于特兰西瓦尼亚的小镇上度过—的犹太人都很喜欢他。他很穷,生活拮据。通常镇上的居民会帮助穷人,但并不真心喜欢他们,莫谢执事是个例外。他不会让任何人感到不快。他的存在不会妨碍任何人。他很知道如何让自己显得无关紧要、不惹人关注。
  莫谢执事看上去像小丑一样笨拙。他那孤儿般的羞怯让人禁不住发笑。我喜欢他那双梦幻的大眼睛,总是望着不知道什么地方。他的话很少,但喜欢唱歌,或者说吟唱。我们的耳朵捕捉到的零星片断讲述的是神的受难和神意的流亡,据《卡巴拉经》所说,只有人获得救赎,神意才能得到真正的释放。
  我在一九四一年末认识了他。那时我十三岁左右,是一名虔诚的教徒,白天研习《塔木德经》,夜里跑进教堂,为圣殿被毁而哭泣。
  有一天,我请求父亲给我找一位老师,帮助我研习《卡巴拉经》。
  “你还太小,迈蒙尼德说过,到了三十岁才可以踏入危险的神秘主义的世界。你应当先学习一些你这个年纪能读得懂的基础经典。 ”
  我的父亲是一个有学问的人,很少感情用事。即便在家里,他也几乎从不流露自己的感情。他成天忙着照顾别人,花在亲人身上的时间反而要少些。他最关心的就是锡盖图的犹太人;不管是公事还是私事,人们都喜欢来找他聊聊。我们家有四个孩子。大姐伊尔达,二姐贝亚;我排行老三,是家里唯一的男孩;下面还有个小妹妹。
  我父母是生意人。伊尔达和贝亚协助他们工作。至于我,他们认为我的位置在研习院。
  “锡盖图没有《卡巴拉经》专家。”父亲反复告诉我。
  他希望我不要再动这个念头。但是没有用。我为自己找了一位导师,就是莫谢执事。
  一天黄昏,我正在祈祷,他注意到了我。
  “为什么你祈祷的时候要哭呢?”他问我,仿佛我们早就相识。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回答,感到非常困扰。
  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我哭是因为……因为我内心有某种东西想让我哭。除此之外,我什么也不知道。
  “那你为什么祈祷呢?”过了一会儿,他又问。
  我为什么祈祷?奇怪的问题。我为什么活着?我为什么呼吸?
书摘插画
插图

 夜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