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先知——郭嵩焘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政治人物 > 洋务先知——郭嵩焘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249000
  • 印刷时间:2009年04月01日
  • 开 本:12k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807293583
作者:孟泽出版社:凤凰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年04月 
编辑推荐
湘军“财神”晚清首任,驻英法公使,**个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 
内容简介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对于近代史,我逐渐累积了一种说不太清楚的厌薄,导致这种情绪的原因远不止一端。
至今还在使用的某些教科书,曾经把千回百转的沧桑人事,表述得如同戏曲舞台上那些最终落实为大团圆结局的故事一样,黑白分明,不费思量,从中几乎看不到历史当事者的复杂表情及其背后的心情,只看得到高尚的道义与坚定的意志,看不到偶然而只有必然。当或一观念或者利益支配下的叙事成为唯一的叙事时,当历史仅仅是某种固定的因果关系的演绎时,真实往往被简化,而且,当下的需要支配着这种简化。
如此,当你并不置身于具体的政治阵营,当你未必需要通过特定的历史书写确立或保卫自己的信念、身份和地位时,那种以特定时代需要为依据的选择性的叙事,就像不由分说的布道,不仅不能满足你对于历史的好奇心,甚至会有一种对你基于常识常理的心智的挑战,挑战到你不再信任自己的心智。
作者简介
孟泽,湖南双峰人,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十五岁考入湘潭大学中文系。他投身学界三十年,却因为极具个性的形象,屡屡被人戏称为“艺术家”。处世不拘一格,平生最好议论的孟泽先生,究竟会如何解读晚清改革先驱郭嵩焘呢?
目  录
第一章 身世与家国
第二章 疆场与战场
第三章 从翰林院编修到南书房行走
第四章 参赞僧格林沁
第五章 国变当前
第六章 巡抚广东 与左宗棠陌路
第七章 长沙地主 一窍不通
第八章 夷务洋务 进退失据
第九章 为国家任此艰苦
第十章 西洋镜 有本有末
第十一章 与严复交好“国士之知”
第十二章 与刘鍻鸿交恶 “十宗罪”
第十三章 失败者的骄傲:不忍不谈洋务
第十四章 生前身后 百代千龄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 身世与家国
出身“富甲一方”的家族,但在郭嵩焘成人时,家庭仅及中产。他的命运与水有关。道光十六年,不满20岁的郭嵩焘与曾国藩、刘蓉在长沙一个客栈里因为相互倾慕而“同居”两月,“乐莫乐兮新相知”,这是一次多少影响了中国近代史的令人心驰神往的聚会。
郭嵩焘生于嘉庆二十三年三月初七(1818年4月11日),家在湘阴县城西。湘阴位于洞庭湖东南,长沙以北,立县至今近千年。清朝,湘阴县属长沙府。在这里,很早就设置有水陆驿站,“水程之四达者,亦与陆程相准”,可谓“通达之地”。郭嵩焘在《湘阴县图志序例》中,称湘阴为“南北通衢”①。
湘阴县北七十里,是泪水、罗水合流的“屈潭”,或称“泪罗江”,即屈子自沉处。南来的是滔滔湘江,资水在这里汇人,一起流向洞庭湖,然后通江达海。此地风光水性,自然影响着民情民性。屈子、泪罗江所暗示的是一种倔强的坚持和守护,一种充满悲情的豪迈,“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橘颂》中的诗句,是对于忠贞之性的自我许可和召唤,对于“独立不改”的人格的揄扬。而“智者乐水”,水是通达和包容的,充满灵性并且一往无前。湘阴的水面,何其广大,来得远,去得远,几乎无始无终,无可限定,可以容纳没有边界、没有尽头的想象。
郭嵩焘当年应该不止一次领略过《庄子·秋水篇》中河伯感叹过的风光。河伯看到秋水灌河,对岸不辨牛马,以为这样的水面是天下最大的了,可是当他顺流东下,走到北海,他望洋兴叹了。他发现,那才是真正的无边无际,他说他真的是贻笑大方。河伯“望洋兴叹”的感慨,郭嵩焘一定心有戚戚焉,他也一定明白,天下多的是没有见过北海的河伯。
如果说,这就是风水,那么,郭嵩焘就是从这样的风水中走出来的。其中有忠贞之性,有认死理的固执、自信——自我认同。他的情怀正如《橘颂》所歌唱的,“受命不迁”“独立不改”。同时,他还成长了明敏的心智和宽容的视界,从这里,他经略南北,远涉重洋,终于拥有罕见的开放见识与胸怀。
郭嵩焘乳名龄儿,学名嵩焘,字伯琛,号筠仙,别署“云仙”“筠轩”,因为太平军兴时曾经避居湘阴县东之玉池山,又称“玉池山农”“玉池老人”;因为后来在长沙筑室日“养知书屋”,学者称为“养知先生”。
按《湘阴郭氏家谱》,郭嵩焘的始祖可以追溯到唐代郭子仪的六世孙、南唐广国公郭晖。这是旧式族谱的惯技,未必确切。攀附名人的虚荣,并不是从今天开始的。郭家在他的曾祖父郭熊(号养湖)时,号称“富甲一方”,就是今天所谓“首富”。
书摘插画
插图

 洋务先知——郭嵩焘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